第二十章 小清河之役20(2 / 2)

右边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长得相貌普通,但是双臂修长,就好像长臂猿一样,左挎弯弓右背箭,手里是一杆方天画戟,正是飞豹营的统领郭宝中。

两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背后的旗帜在夜风的吹拂下,噗啦啦的卷动,全体士兵都静立不动,表情严肃,气氛肃杀。

两个人默默地观察着前方战场的动静,一直到发现敌军火并了,不由得会心一笑,也不多言,各自跳上战马。大队在他们身后默默的前进,缓缓的加速,越来越快,到最后已经风驰电掣起来,转眼之间杀到了冀州兵的背后,本来贺兰浪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边,由于厮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所以并没有注意到背后的情况。但是他不是聋子呀,到最后的时候,两营骑兵的马蹄声已经象打雷一样响亮了,大地跟着一起震颤,就算是真的聋子也能感觉到了。

贺兰浪扭过头来一看,吓得脸色骤变,怪叫一声“不好!”赶忙招呼手下转身迎敌。

说时迟那时快,他的士兵根本没有时间转过来,骑兵已经到了眼前。贺兰浪一看不好,赶忙策马往旁边躲闪,那哪里躲得开呀,冲在最前边一员大将人高马大,手使一对狼牙棒,如同凶神恶煞一般,正是洪飞虎,洪飞虎不认识贺兰浪,但是一看这个人衣服华丽,马匹神骏,一看就不是一般人,马上就冲了过来,抡棒子砸下。

贺兰浪虽然统兵能力不咋地,但是武勇并不太差,毕竟是草原民族,强者为尊,要是没两把刷子,他老爹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用他独当一面。一看躲不开了,赶忙双手捧刀,一个横担铁门栓,斜着向外招架,两根狼牙棒就带着风声砸在了刀杆上,刷的一下子就弹了开来。

贺兰浪的这把刀样子古怪,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打制而成,乌突突的似金非金,似铁非铁,分量也不重,传说中来自西域,是某个西域商人带来的,被贺兰家的始祖一眼看到,就用一匹好马的价格买了,每一代传递下来,但是没人能够使用,贺兰浪小时候看到了就一下子相中了,就一直拿在手里。

洪飞虎看见自己的狼牙棒被弹了开来,也吃了一惊,自己这对狼牙棒和别人的不同,是混铁打制,两根棒子加在一起重约五十斤,那东西抡起来加上惯性和马匹冲刺的力量,足有千百斤的动能,竟然被贺兰浪给弹开了。

贺兰浪虽然弹开了对方的攻击,但是也没有好受,被震得马匹噔噔的倒退,浑身肌肉突突直跳,心口一阵恶心,哇的一声把食物都吐出来了,吐了马身上满满的都是。他骑的是赤兔马,那东西很有性格的,最是高雅不过,怎么可能承受这种污秽,立刻就是乱蹦乱跳,拼命的要把脏东西甩脱掉,贺兰浪是草原民族,骑马还是很厉害的,立刻跳下马,换上备用的一匹青马,抡着刀直扑洪飞虎。

这时候洪飞虎也醒过味来了,原来这是一口宝刀呀,竟然能进行伤害化解,怪不得贺兰浪能够挡住自己的强力攻击,想到这里,洪飞虎的眼中放出了贪婪的光芒。本来正常的骑兵突击讲究的是速度,一般都是一招解决,马速不停,继续向前。但是洪飞虎发现了宝物,那就不同了,他自己脱离了大队,按照规矩,副将立刻代替他的位置,继续率领大队向前突击,只有他自己的亲兵小队从队伍中脱离,紧紧跟随主将扑向贺兰浪。

贺兰浪刚才是因为被一棒子打吐了,超级丢面子,如果吐的是血那还好,实力不如人,但是吐出来的是隔夜饭,迎着风酸臭无比,这可就丢死人了,贺兰浪恼羞成怒,扑过来要拼命,用敌人的鲜血洗刷耻辱,可是等到两个人碰了面,看到洪飞虎眼睛里闪烁着的绿油油的光芒,心里立刻就是一哆嗦,忽然间醒悟过来了,自己没人家劲大,现在人家又想抢自己的刀,自己躲还来不及,怎么傻乎乎的还往前冲?

两军交战斗就是个勇气,贺兰浪一害怕,那速度就减了几分,但是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赶忙把大刀一抡,斜肩带背砍向洪飞虎的脖子,洪飞虎双棒交叉,往外就是一架,拦住了那把刀的攻势,贺兰浪想抽刀变招,可是洪飞虎的双棒上面全是钉子,那钉子如同狼牙交错,所以叫做狼牙棒,除了像大锤一样抡起来砸人,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锁,双棒一夹一拧,就把月牙刀的刀头给锁住了,洪飞虎马往前冲,双棒一缠一带,那股巨大的冲力,贺兰浪可就坚持不住了,双手抓不住刀杆,大叫一声,就松了手。洪飞虎把双棒交在左手,伸右手一把抓住了这把长柄弯刀,仔细端详,嘴里是啧啧称奇,不断的称赞,可这样呢,就把贺兰浪给放下了。

贺兰浪虽然心里不平,但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可不是那些傻瓜,看到势头不对,立刻催马逃走,不再管自己的一万人马。

其实,眼前的情形,冀州兵败局已定,谁也救不了,经过大队骑兵的背后冲击,这些士兵彻底乱成一团,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了,能逃跑的就逃跑,逃不掉的就跪地投降。济南的骑兵大部分由汉军组成,所以军纪严明,并没有蛮族那种嗜杀的恶习,一看敌人投降,自己乐得省点力气,就驱赶着这些俘虏到河边集合,自然有船上下来的步兵负责编组管理。

然后骑兵就四散而出,追击那些逃兵,反抗的就地砍杀,投降的也驱赶回来,战争时期,人口太重要了,活着的俘虏比斩首的赏赐多,所以骑兵们没人舍得伤害这些行走的金钱。

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个时辰,可是收拢俘虏追击逃兵打扫战场却是很费时间的事情,足足忙到日上三竿。经过统计,本次战斗,杀伤冀州人马两千多人,俘虏六千人,逃走了几百人,包括敌方的主将贺兰浪,但是带路党黄县令跑得慢,被人从一个烂泥坑里边捞了出来,被士兵们丢进河里洗了四五次才把臭味洗掉,捆起来送给拓跋英。拓跋英的目的就在于杀伤,对于捉住贺兰浪的兴趣并不大,反而觉得那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还不如让他逃走了事,要不然洪飞虎也不蠢,真的会看见宝物忘了擒敌么,真要是那样子,怎么可能做到一营统领的。当然啦,黄县令是必须抓住的,因为他是济南自己的人,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敌人可以放一条生路,叛徒必须抓住,不然就会影响军心士气。

拓跋英打赢了这一场战斗,收拾队伍,打着得胜鼓,兴高采烈回济南,同时济南王拓跋浩发加急奏章,报告了这里发生的战斗,请求皇帝处理贺兰波波造反的事情,请缨出征讨伐冀州,同时宣布济南进入临战状态,开始征召士兵。北魏实行的军制是府兵制的前身,正规军平时只留下精锐力量负责重要防卫事务,绝大部分士兵在家务农,战时征集起来自备武器战马作战,所有在册的士兵不用交税,只服兵役,国家只负责战时的粮饷,根据功劳给予加官进爵和赏赐,其他的日常训练费用国家不负责,这样国家可以省下来一大笔开支,也拥有较为精锐的部队。所以这时候士兵们还在家里呢,下了征召令,这才陆陆续续赶来。

以济南王下属的五个营为例,满编应该是每营八千到一万人,但是现在只有两千常驻士兵,类似于教导营的配置,一旦满员,这些人就变成伍长、什长、甚至百夫长。古代战争经常是有备伐无备,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齐装满员,另一边都是军官没有士兵,所以经常会发现战争开始时进攻的一方狂飙突进,连下十几城,防守的一方才会出兵反抗,慢慢的找回战争主动权,没办法呀,实力悬殊,而且让军官们拼死反抗当炮灰也不实际,只有先后退,补充了兵员粮草再反击,反正边境上的城市都是兵营,没有居民点,不怕影响兵员和辎重,看看木兰辞就侧面描述了这些情况。

说的简单,真正操作起来是很消耗时间的,光是筹集粮草,等待士兵归建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贺兰波波那里也在厉兵秣马,没有轻易出击,毕竟一万士兵的损失也让他大伤元气,哪怕是玩游戏,也不能没完没了的征兵,那样子治安度和士气值都会跌到冰点。

就在这段时间里,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圣旨终于来到,先是表扬了济南王忠诚可靠,治理有方,拓跋蓉巾帼不让须眉,拓跋英治军有方,年少英才,实为王室楷模,加封拓跋浩世袭罔替,加偏将军;封拓跋蓉为历城县公主,加飞凤将军衔,两千石,拓跋嫣然为乡公主,食一千五百石。(我们所说的郡主其实是个官称,在古代,皇帝的女儿不一定是公主,也有君主县主的,那么王爷的女儿自然会降一档,有很多被尊称为郡主的其实根本没有被册封过,就是个白丁。)其他众人各有封赏,但是到了最后也没有提是否安排济南王征讨冀州的事宜,只是提了一下,历城县令黄某罔顾君恩,意图谋逆,罪大恶极,着令斩首弃市,着令中书舍人杨炯为历城县令,即刻就职。

大家听到这里就明白了,皇帝打算自己亲自安排讨伐叛逆,不需要济南插手,拓跋浩是个聪明人,知道皇帝不喜欢地方势力过大,自己还是今后低调一点的好,于是不再多言,整顿内部防务,等着看热闹。

杨小瓜一行人看到此间事情已经了结,就和拓跋蓉说告辞离开,可是呢,出了一点插曲,拓跋嫣然已经拜师汉钟离了,是跟着一起走呢还是留在王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拖把嫣然本人肯定是坚决要求跟着师父走,不同意就私逃,作为济南王最宠爱的幼女,大家也无可奈何。这件事情,济南王拓跋浩亲自出面宴请了钟离权,两个人在密室里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让拓跋嫣然跟着一起离开,两三年后学成再返回王府。

就这样,大家告别,其实拓跋蓉也想跟着一起走,但是她是飞凤营的统领,也是王府的大管家,离开不得,也只好无奈留下。她还想着让杨勇留下来做官,可是杨勇是杨小瓜的贴身侍卫,怎么可能做北魏的官员,那个时代的人对忠诚十分的看重,既然认了主,就不可能离开的,再加上拓跋浩也不放心幼女的安全,有这样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跟随,也能放心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