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郑伯克段于鄢之上(1 / 2)

“除此之外,文字方面有繁体字和简体字,关于繁体字,我们现在用的王力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大家都看到了,这里面的几乎全都是繁体字,是不是呢?”

紧接着,丁流燕又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至于这个简体字呢,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大家原来都学过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没有印象呢?”

丁流燕所举的例子让台下的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肯定,毕竟在高中时期学过这么一篇课文。

“那么,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展示一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请大家看向这个屏幕。”

话音刚落,丁流燕就用手指轻轻地按了一下鼠标的滚轮,往下拖曳。

只见屏幕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书法课件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而丁流燕在这里圈了许多简体字。

她用教鞭指着上面的《兰亭集序》说道:“大家请看!我这里所指的,全都是简体字,对不对?那么这个兰亭集序,它究竟有多少个简体字呢?有谁知道吗?”

同学们一个个地都表示不解,但丁流燕只是笑了一笑,说道:“一共有102个简体字,它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一,所以说我们现在这个简体字,它是古已有之,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当丁流燕准备继续讲解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她微笑着说:“下课了啊?看来今天的课程先暂时到这里了,我们下节课继续!”

“好!”同学们齐声回应。

随后,丁流燕就把教材和笔记本电脑暂时放在讲桌上,直接下了台阶,径直向教室前门走去,然后拐弯,往办公室的方向前行。

丁流燕离开后,同学们都开始自由活动。

这时候,杨雨来想起鱼归晚在上课之前对陈枢言说的一番话。

于是,他向鱼归晚问道:“归晚啊,我刚听你对枢言说,问他会不会家乡话?”

鱼归晚点了点头,回应道:“嗯,怎么了?”

“陈枢言会不会,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家乡话,不知道你会不会说?”

“额……我老家那个绍兴话啊?”

“对呀,你现在还会说几句嘛?要是还会说的话,让咱们听听看!感受一下这个绍兴话是怎么样的?”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献丑了啊!”

“来!会说就多说几句来!”

“好!”

未等鱼归晚用绍兴口音说出来,却被姬笑吾突然给打断了一下,他说道:“先等等!”

杨雨来惊道:“咋了?”

“没事,我觉得嘛,既然要用方言说话,不妨读一下诗?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鱼归晚愣了一下,说道:“啊?读诗啊?”

姬笑吾的建议让杨雨来觉得可以,他对鱼归晚说道:“读诗?这可以!归晚,你可以试试看!”

“这……先让我想想,我该读哪首比较好?”

姬笑吾说道:“不用想了,我替你选好了!就选高中语文书上的那个定风波,苏轼写的,就是莫听穿林打叶声那首?”

“噢~莫听穿林打叶声?那可以!”

于是,鱼归晚用绍兴话试着诵读了一下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罢,鱼归晚意犹未尽,他问道:“怎么样?说说看!”

“感觉听不懂……”姬笑吾说道。

“听不懂啊?不可能吧?”鱼归晚难以置信地说道。

“是真的!”

姬笑吾说道:“我来用西安话吟哦一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这个可以听懂的。”杨雨来说道。

“你那不废话吗,好歹是老师所说的官方方言。”鱼归晚白了一眼地说道。

陈枢言则说道:“九大方言除了晋方言之外,剩下的全都在南方,而且十里不同音,彼此之间都互相听不懂的。像我们南昌城里和乡下的口音又有很大的区别。”

陈枢言、鱼归晚、姬笑吾和杨雨来闲聊还没结束,铃声又响起来了,要上课了。

突如其来的上课铃声,让鱼归晚忘了去厕所,他说道:“哎呀,跟你们聊的都忘记上厕所了!”

“憋着吧你!”杨雨来笑道。

“没事,你赶紧先去,老师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快来!就是来了,你可以从后门悄悄地过来。”陈枢言说道。

“好!我先去了!”鱼归晚挥手道。

“嗯,快去吧!”

鱼归晚连忙起身站起,迅速地从后门出去,直奔厕所。

丁流燕与同事有说有笑地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她们一同向教室走去。

到了教室后,几位同学纷纷从厕所的方向小步快走地进了教室后门,丁流燕虽然留意到了,但她不紧不慢地上了台阶,站在讲台桌前。

丁流燕微笑地问道:“上节课给大家带来了思考吧?”

坐在第一排的张新嫣接话道:“是的,老师,这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

“哈哈哈哈……那我们开始下一堂课了!”丁流燕满意地说,然后将古代汉语教材书翻到左传文选的第一堂课。

而教室的后门,鱼归晚低着头,弯下腰向陈枢言他们三人的座位走去。

一坐到座位上时,鱼归晚将手中的水珠甩干,说道:“赶上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