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郑伯克段于鄢之上(2 / 2)

陈枢言回道:“来得及时,老师正要讲郑庄公克段于鄢了,我们来听听看。”

“好!”

台上的丁流燕在翻到郑庄公克段于鄢的时候,她说道:“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准备开始上第一堂课了!”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七页中的第一单元,也就是文选中左传。”丁流燕说,“首先呢,我们要先把这个左传做个介绍!左传的全名称为《春秋左氏传》,而这个‘春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史书的一个泛称。”

“在当初呢,每个诸侯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春秋史,而这个春秋史在当初是由专职的史官来记录本国发生的重要史实。”丁流燕接着说,“我们现在啊,流传下来的只有鲁《春秋》,这个鲁《春秋》呢,是后世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修订而成。”

“那么这个春秋呢,它是从哪一年开始记起的?”丁流燕说,“它是始于始于鲁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然后一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68年。在时间跨度上,从鲁隐公和鲁哀公到现在分别是距今有2700多年和2400多年了。所以后世的史官就把这个时间段称之为‘春秋’。”

“不过呢,我们这本流传下来的《春秋》,在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是非常地简练,并没有详细地将其描画出来。”

“同学们!刚才我说了鲁春秋,也就是《春秋左氏传》,在除了这个《春秋左氏传》之外,后世还写了《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这《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作者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一个叫公羊高,另一个叫谷梁赤,这三本合称为春秋三传。”

紧接着,丁流燕将今人对春秋左传的注解通过PPT展示出来,并对大家说道:“请大家注意一下啊!我这里展示的是今人著的,这个今人的名字叫杨伯峻,他写了一本书叫《春秋左传注》,他写的这书啊,是有利于我们这个初学者的,可以让我们这个初学者从中了解和学习。除此之外,我还给大家介绍几本配套的书籍,如《春秋左传词典》和《左传译文》,这两本跟刚才讲的《春秋左氏传》,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家在图书馆可以借阅一下。”

“而所谓的《春秋左传》,是从鲁国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和哀公这十二位国君在位时期发生的事件,我知道大家对此要记住有难度,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要想记住这十二位国君的话,其实并不难的,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只要把这十二个字熟练于心,这就很容易记住了,不是吗?同学们!”

“嗯!”

“那好!”说罢,丁流燕把讲桌上的古代汉语拿起来,并说道:“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庄公克段于鄢,那么我想请个同学,来把这郑庄公克段于鄢的第一段念一下,可以吗?”

台下的同学们都互相议论,但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去念。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就点名了!”丁流燕说,“这个第二节课中,请问是哪一位同学是最后一个进教室的?”

鱼归晚心中一惊,对陈枢言等人说道:“糟了!这是冲着我来的!”

杨雨来嘴角上扬,笑着说:“你不还欣赏人家老师吗?现在机会来了,你不要啊?”

陈枢言和姬笑吾听后把头低下来,憋着笑意,尽管他们两个把目光看向鱼归晚。

“你们啊……”鱼归晚一副无奈的样子。

而台上的丁流燕还在问道:“大家都不知道吗?哪一位同学是最后进的教室呢?”

坐在鱼归晚他们四人旁边的中间同学,名叫楼从善,他把手举了起来。

丁流燕则注意后排的楼从善的举手,示意他站起来。

楼从善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我知道是哪个同学是最后进的教室。”

丁流燕听闻,问道:“哦?是哪一位呢?”

楼从善用手指向了鱼归晚,说道:“是他!”

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至楼从善指向的鱼归晚。

鱼归晚一看楼从善指向了他,他说道:“不是,兄弟,你指我干嘛呀?”

楼从善没有理睬,也没有回应。

丁流燕说道:“这位同学,请你站起来!”

被点名的鱼归晚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好,这位同学,你能不能替大家念一下这个郑庄公克段于鄢中的第一段呢?”

鱼归晚点了点头,回道:“好的。”

“那好,那就请你开始念吧,声音大一点,可以吧?”

于是,鱼归晚把桌上的古代汉语教材拿了起来,照着书上的郑庄公克段于鄢中的第一段念了起来。

鱼归晚忘记切换普通话,而是用绍兴话将郑庄公克段于鄢中的第一段念了出来。

但大家都没听清楚,丁流燕和陈枢言倒是留意了。

陈枢言在旁拉了鱼归晚的T恤衣角说道:“说普通话啊!你讲什么绍兴话呢!”

鱼归晚被陈枢言这一动作惊醒,说道:“哦,忘了!”

但丁流燕并不介意,而是说道:“这位同学,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听起来像是吴方言。”

鱼归晚答道:“我是浙江绍兴的。”

“绍兴人啊?”

“嗯。”鱼归晚点了点头,“要不我用普通话念一下。”

“没事!你可以先用绍兴话试读一下郑庄公克段于鄢,全篇读下来,读完了以后,你再用普通话念第一段,好不好?”

“好的。”说罢,鱼归晚用绍兴话把郑庄公克段于鄢全文念了下来。

随后,又切换为普通话,声情并茂地念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丁流燕拍手鼓掌道:“好!念得不错!不管是普通话还是绍兴话,都念得不错!尤其是你们这一代人还能会一口浓厚的家乡话,这很不容易!”

“坐下来吧!”

鱼归晚坐了下来。

丁流燕则继续讲解着:“郑伯克段于鄢的‘初’,它具体发生的年代是指鲁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71年,而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这个‘申’就是申国,而武姜二字是什么意思呢?武是因为她的丈夫是郑武公,对吧?所以谥号是‘武’,而姜是她的姓,因此叫做武姜。”

“她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不是从头先出来,而是脚先出来。差一点要了他的母亲的性命,所以武姜不喜欢他,给他取名叫寤生。后面生了共叔段,就宠爱他,曾多次请求她的丈夫郑武公将共叔段封为世子,但郑武公不同意。后面郑武公逝世,郑庄公即位,武姜就请求郑庄公分封到制邑,但郑庄公不同意,后面就封到京邑去了。”

有一位同学问道:“为什么叫寤生?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是头先出来吗?”

“脚先出来的话,一般来说,主要是胎位不正。”丁流燕解释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