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秦人与西戍的故事(1 / 2)

到了公元前878年,周厉王取代了周夷王的位子,开始了他的统治历史。

周厉王是个残暴昏庸的王,他受到了群众的批判,非但不悔改,还用恐吓的方式来堵住了群众的口舌。这就是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的来历。

这样的君王自然得不到民心,因此他的治理引起了众多诸侯的反叛。

西戎看着中原大乱,搅屎棍属性也开始发作。

因此趁他这个时机开始了又一次它的反对王权之路。

西戎乘着西周内乱之时袭击处于犬丘的大骆族人,大骆族人防不胜防,当然,就算防也无力抵抗。遂在西戎人侵之际灭亡。

这是大骆的大儿子成的一支,又幸好小儿子非子一支还在秦亭诚恳经营,族分两家,才避免了灭族的大祸,不然,后面的秦帝国不知从而说起。

这时非子一支已经经过秦侯、秦公伯而传到了秦仲这一代。

这时候,周宣王接下了无道的周厉王的烂摊子,上位之际便开始了他仿效先祖东征西讨的道路。

在对付西戎的战线上,周宣王选择了秦公伯的儿子秦仲,任命其为大夫,令其进攻西戎。

得到任命的秦仲就如同昔日得到养马任务的非子一样大喜,当年非子因养马而得地,因此秦仲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使秦跻身大诸侯国的行列,乃至要想称霸天下,都必须先走好这一步。

于是,秦仲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带领着周朝兵马向着西方进兵。

可惜,不管秦仲是有振兴家族还是保卫祖国的心,都却少了那份最重要的东西:力。

就在一次和西戎的厮杀中,秦仲不幸战败,身为将领的他也因此被西戎所杀。

秦仲虽死,但其死在战场的消息也振奋了他的后代,令其后代纷纷拿起武器,英勇地杀上战场,为祖报仇。

秦仲有五个儿子,长子名其。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死于战场,其继任其位,接过了领导秦人的权力,是为秦庄公。

秦庄公继位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困扰已久的西戎问题,不说西戎对秦人先祖的伤害已经到了不可原谅的地步,就是以国为重,也要遵循周宣王施威于四方的用武命令。

所以,秦庄公继位不久后也开始了他的征讨西戎之路。

秦仲的后人同仇敌忾,在秦庄公准备出发之时,他的四个兄弟都纷纷站出来支持他。他们血液里流淌着这样的信念:伤我亲者,杀无赦!

就这样,五个兄弟带领着七千兵马,满溢出一股为家复仇的气概,再一次冲向西方。

这次他们誓要西戎败亡,像当初西戎灭掉大骆族人以及杀死秦仲一样。

当秦庄公大军来到西戎所在地地,迫不及待的与西戎爆发了一阵厮杀。

西戎的野蛮再也战胜不了秦人此时的愤怒,因此西戎战士纷纷落败,一个接着一个逃亡。

秦庄公在对抗西戎上取得巨大的胜利,非但为秦人争回了颜面,也为周宣王的历史功绩贡献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因此周宣王大喜,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将原来大骆一支所居的犬丘之地赐给了他。

至此,秦人所领之地遂有所增大,为日后的开拓疆土实现了一个小小的起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