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武王的沙雕人生(求推荐票)24(1 / 2)

秦国蒸蒸日上,野心勃勃的秦惠文王据有巴蜀,打开了楚国的西南大门,一步一步向着他“一统天下”的梦想前进着。

蜀地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叛乱。

秦安插在蜀地以监视蜀侯的蜀相陈庄发动叛乱,拥兵自重的陈庄杀死蜀侯,还向秦国邀功,请求封赏。

眼见陈庄在蜀地作威作福,俨然成了蜀国新主,而脱离秦国附属的趋势也日益显现,秦惠文王甚是担忧,这是一颗眼中钉,而且是必须拔除的眼中钉。

巴蜀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一方面,此地在楚国的后方,可方便对楚国形成包抄之势,另一方面,此地山川险要,易守难攻。

一旦失去,再想夺回,如果没有恰当的机缘,那是非常困难的。

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于蜀地的叛乱,秦惠文王十分重视,正准备对其用兵,却病倒在床。

岁月不饶人,秦惠文王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也劳累了,况且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秦惠文王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病榻之上,秦惠文王交代后事,立下遗嘱,然后一命呜呼。

秦惠文王从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即位到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去世,在位27年,这真是秦国崛起的时候。

从车裂商鞅却仍延续商鞅变法,到重用张仪实施连横,再到后来打通中原通道,夺取魏国领地,最后攻占巴蜀,占领汉中要地,这是秦国政策的一个重要转变。

这一时期,秦国战略从国内的改革变法转向对外扩张,领土面积在这一时期扩大了数倍。

而关中之地与巴蜀之地不但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更是秦国一统天下的两个重要根据地。

这为秦国之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死后,秦国崛起之路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依照秦惠文王遗嘱,太子即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名荡,秦惠文王之子。(不要乱想)

荡这个名字,寄予了秦惠文王对儿子的期望,更是秦国历代君主的期望,那就是称霸中原,荡平天下。

只是不知道年纪轻轻的秦武王能否担负起秦国祖祖辈辈的期望。

秦武王即位时仅有十八岁,放到现在,这个年纪仍旧是个孩子贪玩的年纪。

但是秦武王已经担负起一个诸侯国一统天下的重担。

秦武王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三岁,却在史书上留下了不少的印迹。

秦武王即位之初,面临着众多的内忧外患。

新君登基,政局不稳,这很容易给别国有机可乘,特别是周边各国。

秦武王登基之时,齐国、楚国、韩国、魏国、越国纷纷派使臣前来祝贺,各国使者承担使命而来,名为祝贺,实则各怀鬼胎,互为牵制,伺机而动。

秦武王尚年幼,却已不是一个一心贪玩的孩子了,况且还有身边诸谋臣的辅佐,对于各国心思,秦武王也是略知一二的。

对于这场各国使臣俱赴的盛宴,秦国有自己的打算,各国使者纷至沓来,恰为秦武王提供了一个联络有利诸侯国对抗共同敌人的机会。

秦武王首先将目标投向了越国。

作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霸,越国虽然在进入战国以后未能进入七雄榜单,但越国的实力仍旧不容小觑。

作为东南地区第二大国,越国与楚国的恩怨那就不言而喻了。

楚国、越国在东南分庭抗礼,楚国一心想要吞并越国,而越国也意图蚕食楚国,取代楚国位置。

但是,两诸侯国相抗多年,双方各有胜负,吞并蚕食彼此的愿望也一直没有实现。

多年的敌对,让这两个诸侯国成为世仇,鉴于此,秦武王准备抓住时机,再给楚国一次重击。

越国使者来到以后,秦武王将其视为上宾,并亲自接见。

越国虽大,但远不及秦国,越国使臣能得到如此待遇,可见秦武王的重视程度之大。

秦武王与越国使者大谈天下形势,再叙秦国与越国旧情,最后秦武王提出结盟共攻楚国的提议。

此提议一出,便得到了越国使者的赞同。最后,越国与秦国达成共识,共同夹击楚国。

楚国的危机解除,韩国、魏国开始虎视眈眈,妄图趁秦国新君初立,政局变动之时攻打秦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