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武王的沙雕人生(求推荐票)24(2 / 2)

对于这一危机,秦国将如何化解关系重大。

秦武王首先与齐国搞好关系,对齐国处处拉拢,其实自从齐楚同盟破裂以后,齐国已经逐渐倾向于秦国。

在与齐国搞好关系的同时,秦武王还让叔父樗里疾接待韩国使者。

至于为什么让樗里疾接待韩国使者,这里面大有文章。

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异母胞弟,其母是韩国人。

正因为这层关系,樗里疾承担起再叙秦、韩之好,拉近与韩国的关系的作用。

对于魏国,秦武王拉拢齐国共同向其施压,如此一来,魏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秦武王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政策,终于稳住了周边各国。

当然,这些只是缓兵之策,并不能在根本上杜绝外患,但在秦国新君初立之时,处理好周边各国的关系,为秦国稳定国内局势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秦武王在即位之初,就通过外交手段拉拢各国,免去了秦国遭遇乘人之危的险况。

一个不满二十的少年能做到如此,不免让我们生出赞叹之情,也不免想要对秦武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纵观史书,最充满趣味性的莫不是对秦武王喜好的记载。

秦武王是个忠实的尚武主义者,此人威猛雄壮,史称有神力。这是秦武王非常值得炫耀的绝技。

各位不妨想一下,一个身强力壮,身高一米八,并且十分拥有政治头脑的十八岁帅哥,这妥妥的爽文开局啊!

但是具有戏剧化的是,秦武王也正是丧命于此,这真是应了那句福祸相依的古训。

在靠武力说话的战国时代,尚武这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也要懂得过犹不及。

秦武王有神力,便常常以比试力气为乐,对于同道中人也是惺惺相惜,或者将其提拔为将领,或者将其置于身边,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在此我们不得不先说说乌获、任鄙与孟贲(字说)这三人了。

《史记.秦本纪》有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都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放在战国这个战火频仍的时代,“力气大”还能当官,也不是一无是处。

对于乌获,他在秦武王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我们历观史书也没有找到记载。

但是,他力气大的事实是存在的,至于他的力气究竟有多大,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据《战国策.燕策》所记:“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

而《商君书.错法》也有类似的记载:“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这千钧到底是有多重,我们可以换算一下,根据今日计量,一钧为三十斤,这千钧就是三万斤。

能举起三万斤这是不可能的,这只能说史书中记载的只是夸大之说,不过乌获力气大看来却是毋庸置疑的。

任鄙也是当时有名的大力士,时有秦人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愕里。”《韩非子.守道》,也称:“用力者为任鄙,战如贲育,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

可见,任鄙也是大力士中的佼佼者。

孟贲,字说,齐国人,也是因为力气大而得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福祸相依。

孟贲因为力气大而荣华富贵,却也因此而赔进了一族人的性命,有点得不偿失了,这个我们暂且不说。

对于孟贲,《东周列国志》有这样的描述:“有齐人孟贲字说,以力闻,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右按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

这里没有说孟贲能举多少斤,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故事,足以令人震撼。

徒手将打斗中的两头牛分开,并将一头不驯服的牛的牛角拔下来,这可不是常人所为,足见此人的神力,现代人徒手也就拔萝卜算可以了。

任鄙、乌获、孟说三人均因为力大无比而被武王重用,我们的惊愕之情猛然陡升,秦武王终究是个常人,将个人喜好带人政治,最终也在这一喜好上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命丧黄泉,徒留惋惜。

那天,他们到周天子的领地观看九鼎,武王一时兴起,就问身边的三人:“你们谁能把象征秦地的鼎举起来?”

任鄙毫不犹豫,马上下马,全身青筋暴起,一用力,鼎就被举起来了。

武王一看,也按耐不住了,他也走下马车,捋了捋自己长长的袖子,拼尽全力,才勉强把鼎举到头顶。

这时,意外发生。武王一失手,鼎就这么掉了下来,狠狠的把他砸成了肉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