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楚国首都陷落记25(1 / 2)

秦、楚两国的关系一直都较为复杂,可谓亦敌亦友。

春秋时期,楚国可以说是南方的强国,尤其是在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吞并了越国之后,中国南方的领土几乎收归楚国名下。

这时的楚国不仅土地辽阔,人口也急剧攀升,军事实力也日益强大。

吴起在楚国变法之后,楚国的势力日益强大,诸侯“患楚之强”,希望奉其为合纵首领。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在楚国的带领下,五国合纵攻秦。

但因为诸国间的利益纠葛,楚国与秦国的战争多以楚败而终。

楚怀王时期,秦相张仪奉命入楚。张仪巧舌如簧,用“六百里之地”骗怀王与齐国断交,引发了秦楚大战。

在这次战争中,秦国大胜,齐楚联盟丢城失地,各国的格局出现了新的面貌。

秦楚就一直这样战战合合。直到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前后,秦国将战略进攻重点转移到了楚国,在两年时间里,先后攻下了上庸鄢、邓等地。

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国派大将白起率秦军从汉中出发,沿汉水来到了楚国的咽喉重地——邓城。

此时,楚国新主刚立,政局不稳,再加之忠臣被逐,令尹子兰乱政,正是一举攻克它的好时机。

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此次可以说下了必胜的决心。

秦军此次出兵选择了沿汉水行军,是因为汉水两地富庶,秦军可以随时补充粮草。

不仅如此,每经过一条河,白起就下令拆桥、烧船,丝毫不留后路。

秦军将士见主帅态度如此坚决,也不觉提高了士气,浩浩荡荡向楚国开来。

此时的楚国根本无力对抗秦国,白起的部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邓城。

邓城一役之后,秦军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楚国的别都——鄢城。

楚国的腹地在汉水两岸,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北边的武当山和大别山是楚国的天然屏障,邓城和鄢城就位于此。

此时邓城已失,如果鄢城再不保,郢都就将面临直接的威胁。

大敌当前,楚军自然不敢怠慢。

为了护卫都城,楚军精锐部队几乎都集结于此。白起命手下运来沙土,先把护城河截断,然后越过壕沟,攻打鄢城。

楚国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鄢城毕竟是易守难攻。秦军强攻了许久,丝毫没有奏效。

白起见强攻不成,就下令登城。

鄢城处于山谷之间,木材十分充裕。秦军将士得令后,马上去树林中砍了许多木材,制作出了简易的梯子。

这种梯子专用于攻克城楼,特点是“依云而立”,在上可以鸟瞰城中,所以被称为云梯。

楚军见秦军攻下不成,转而攻上,连忙转变了策略,调来大批的弓弩手射杀城墙上的秦军。

不仅如此,楚军将士还用撞木猛撞秦军的云梯,秦人纷纷落下城头,死伤无数。

秦军虽然出师不利,但白起并没有乱阵脚,他拿来地形图仔细观察,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突破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