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长平之战27(1 / 2)

在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1年)初,昭襄王发布了一道动员全国的令,那就是要以倾国之力攻赵国。

到了这一年末,秦国大军主力在左庶长王龁的带领下,向北翻越了太行山、越过安邑,浩浩荡荡地向上党走去。

除了王龁一路大军之外,秦军还有一路为主力军作掩护军队,从宜阳攻打韩国的埃氏,以防韩国和魏国支援赵国。

赵国方面,赵孝成王则略显慌张,为了抵抗秦军的来袭,在派出平原君去接管上党的同时,还派老将廉颇率赵国大军驻守在了另一个险要之地:长平。

秦、赵两国在上党所倾注的兵力实在太过悬殊,于是上党马上沦陷了。

冯亭见上党就要保不住了,就率领十七县的官员和百姓突出重围,并且将上党送给赵国,火速向赵国奔去。

赵国既然接管了上党,此时就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将这些韩国的流亡者安置在了长平。

王乞见局势发生了变化,便马上挥师转向,率领秦军主力一步步向长平逼近。

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深知赵国这么多年军心涣散,疏于训练,根本就没有与秦军直接对抗的能力。

所以他选择在战地周围修建战壕,向中央申请资源调度,以求“守”。

而同样,王龁因为战线拉的过长,最后也不得不使回返,这也就可以使得长平长安。

但可惜,他千算万算,算漏了一点:孝成王是个**。

他听信秦国间谍的流言,再加上廉颇长期在外征战,孝成王便怀疑他有谋反之心,于是便撤了他的将军职务,派上了赵括。

年轻气盛的赵括一来到长平,就将廉颇之前制订的作战方案全部推翻,不仅更换了左右将领,还改变了之前的军中制度。

一时间,赵军上下军心动荡,统领和将士之间离心离德,斗志大不如前。

与此同时,赵括还下令转守为攻,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向秦军发动攻击,夺回上党十七县。

赵括此举正中白起下怀。

此时在军中,年已70的白起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苍老的面容上满是杀气。

他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万全之策。

他命令秦军佯装败退,引诱赵军出战,赵括自然不知白起是以退为进,以为秦军真的是惧怕自己的威势,于是愈加得意了,命赵军倾巢而出。

秦军且战且败,一路向营垒方向退去,而赵军在后面紧追不舍。

秦军大营驻扎在一个峡谷之中,赵军一旦进了谷,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大口袋。

此时秦军只需将谷口守死,赵军就是腹背受敌,插翅难逃。

果不其然,等到赵军气势汹汹地追着秦军进入峡谷之后,秦军的近三万骑兵便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秦国的骑兵部队迅速分为两路,从赵军两侧插到了赵军后方的谷口位置,将赵军整个包围了起来。

此时的赵军已成了瓮中之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在谷中正面对战。

围了赵军主力之后,白起为免赵国后方来援,又派出一支由五千人组成的车量部队赶往赵军的大营,将留守的赵军监视起来。

赵军眼见被围,顿时乱作一团,其精锐部队左右冲击,想突破秦军的包围圈。

对于赵军的举动,白起早就做好了准备,由骁勇善战的骑兵迎战赵军,以挫其兵锋,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赵括见初战不利,又害怕秦军将赵军分而歼之,于是便下令将所有的部队都集结在一起,修起了防御工事,等待后方的救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