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酉阳城153(1 / 2)

这之后一个多月里,李源带着马谡走遍了武陵郡。

这回他没有摆出武陵太守的仪仗,而是乔装打扮,白龙鱼服,乘坐马谡的船只游走各地。

当然,为了自己生命安全,他也没把手下侍卫遣散回去。

而是让他们同样乔装成行商,远远的在他们前后左右暗中保护。

每到一地,他们也不在官营码头停泊,找个私营小码头把船停好,就用游学士子的名义到处走走。

身边从人也就李源身边的杨六和马谡那个先前看不起人,骂骂咧咧的福贵两人。

可能马谡私下里交待过,也可能大家族仆从生存的本能。

福贵一路上倒再没摆出豪门刁仆的嘴脸,老老实实跟着主人们身边,没出啥幺蛾子。

这天他们来到酉阳。

酉阳位于酉水北岸,与五溪蛮羁縻县迁陵相隔不足百里。

原本人口稀少,城池残破,山多地少养活不了多少人,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但这两年因为靠近羁縻县迁陵,又有水路优势。

成了连接五溪蛮与临沅、南郡等地的商贸中转站。

很快便繁荣起来。

去年郡府劝农吏走访乡里的时候,偶然间在某处山坳里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铁矿。

这下酉阳在刘备眼里的地位陡然增高,区区不足两万人的县,被州牧府定为上县。

遣以才干著称的牧府循吏樊歧为酉阳令,兼督矿监。

樊歧字孟正,南阳人,光武帝母族樊氏后人,也有一定来头。

不过李源没有急着亮出身份,去县寺见樊歧。

而是带着马谡在酉阳城中闲逛。

这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城池,方圆不足十里。

按照后世的长度计量,也就差不多长一千多米,宽七八百米的样子。

毕竟整个县就算迁移过来一千余户矿工,也还不足三万人。

居住在县城的据县寺报上来的籍册统计,李源记得好像就两千七百多人。

在李源眼里,后世也就与大一点的村子差不多。

不过得益于郡府对各县城池的规划要求,小小的酉阳城环境建设的还不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区民区、坊市、县寺衙署错落有致。

街道干净整洁,铺着石板,两边都挖了简易的下水道。

居民居住的房屋也很少有土坯茅草房,大多都是石基木结构的联排小阁楼。

若不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酉阳城沿坡而建,高低不平。

李源还以为自己又穿越千年,来到江南旅游古镇了。

他都觉得很满意了,马谡当然愈发惊奇。

逛了没多久便赞叹道:“先生,想不到酉阳这等偏僻的地方,竟然富足悠闲,有三代之治气象。”

既然扮作游学士子,马谡自然不能以官职相称李源。

但他是个聪明人,看李源有指点他的意思,便打蛇随棍上,悄么声的改了称呼,尊李源为先生。

李源本就想把马谡改造成合格的打工人,以后帮自己干活,见状当然不会反对。

两人便稀里糊涂成了师生。

“呵呵,是有些富足的迹象,不过悠闲却未必。幼常你看,城中往来之人匆匆忙忙,都在为一家老小嚼裹忙碌着呢。”

“是啊小少爷,李先生说的对,这些酉阳人肩扛手提走的这么快,哪里悠闲了?” 福贵除了有些豪门大姓刁奴的通病,还是很有眼力见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