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分封156(1 / 2)

‘分封制?’对于刘璋所说,若南中豪族开拓叟夷的领土后,能于叟夷之地建立城池,便可为此地令守,世袭罔替一说。庲降都督高颐露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不过并不像是周王朝所实施的分封制,毕竟南中大族开拓获得的土地,名义上是归属于大汉,挂在大汉的郡县名单下,并不属于南中大族私有,只是刘璋允诺南中豪族奕世袭官,有点和分封制相似而已。

不用过多的凝神思索,高颐只一念动,就想明白了刘璋的心思,他的这位明公估计有两层想法,一是以汉制夷,用南中豪族这群地头蛇去打压不顺从官府的叟夷部落,替官府做事;二来南中豪族将力量用于征伐叟夷部落,有了事情做,同时征伐叟夷必然会有死伤,也会有钱粮方面的消耗,如此可以削弱南中豪族。

只是高颐有一点疑虑,虽然豪族一开始征伐叟夷对豪族的力量会有消耗,但豪族们开拓了新的领地,并世袭其官,后面日子平和下来,占据更多土地的豪族,力量恐怕将与日倍增,到时候说不定有尾大不掉的风险。

就像是周天子分地赐予,建立诸侯之国。一开始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但随着诸侯消灭领地内的夷狄,开拓了新的领地,力量逐渐强盛超过了周天子后,前有郑庄公箭射周天子,后有楚庄王问鼎之事。

高颐瞥了一眼坐在上首喜怒不形于色的刘璋,接着往下看了眼群情激扬的南中豪族的一众族长,而后放弃了现下直言进谏的想法,他决定等大会散去,再向刘璋进言,提醒他的明公还需防微杜渐,以防他日有南中之忧。

‘以南人治南中。’刘璋身侧侍立的彭羕,在对刘璋一系列的南中政策进行分析后,脑中冒出了这六个字,想来是无比贴切他这位明公的做法。

吕昌本为永昌郡大族,世仕郡县,屡世为官,眼下被任命为了永昌郡太守;爨习乃建宁郡大族出身,被任命为了兴古郡太守;至于孟氏的孟仪,若不是因为谋逆一事,只怕不是担任云南县县长,而是担任云南郡太守。

彭羕的眼神一一掠过几位受封的南中豪族族长的身影,现在南中七个郡有三个郡落到了南中大族手中,再加上刘璋所说的豪族以金帛招诱叟夷、多者为官,豪族开拓获得的土地,可奕世袭官。

摇了摇头的彭羕于心底惊叹了一声,他的明公未免太豪气了,不像是一位宗室重臣,也不像手握一州之地的诸侯,一点都没有那种想将一切都掌握在手的那种权欲。倒像是一位随性喜乐的游侠,而且是位喜欢与人分享所得的游侠,就这样将南中之地分给了一众南中豪族。

不过所幸,他的明公多少知道些轻重,没有全盘将南中这块胡饼甩给南中豪族大快朵颐。在建宁郡安插了高颐做太守,更是给了高颐有类持节权力的庲降都督一职,建宁郡北边接壤的朱提郡给了景毅那个忠臣,于南中中间的两个郡安排的不是南中人,就算南中有事,建宁和朱提不至为乱,更是可以隔开越嶲、云南和牂牁、兴古间的联系。

彭羕侧了一眼面色无有风波的刘璋,心中赞了一句,他的这位明公真是深思熟虑,一番弄权,拉拢了近乎所有南中士庶,又做好了应对的伏笔。

他再瞥了一眼底下一众南中豪族的族长,只见这群族长们一个个眼中发亮,露出夜间狩猎的狼才有的亮炯炯的眼珠子,可见这群人已是饥渴难耐了。

若不刘璋还在这里坐镇,这群族长恐怕已是各回各家,擂起旗鼓,点阅部曲,去征讨可能有意叛乱的叟夷,抢走叟夷世代居住的土地和巢穴,据为己有。

‘这些年憋坏了吧。’刘璋满意的看着下方的大族族长们,一个个露出激扬昂首的神色,似乎下一刻就要起身点兵出征南中作乱的叟夷的态势。

刘璋也不意外,毕竟他掏出的是类似分封制的大杀器,这个大杀器在开拓新领地时是最具成效的。

为什么汉人能从西周初期,不过据有河南、陕西一点精华之地,到席卷中原,南抵越,北接胡,东临大海,西驻临洮,靠的就是分封制,封建诸侯,开拓天下。

现在的郡县制下,南中豪族们攻打叟夷,拿下的土地,划归的是官府治下,整个一白打工。但现在刘璋允诺他们世袭,拿下了就是他们自己的,一个人在自己当老板的时候是最拼的,相反就打工而言,如果打工给到的报酬不是十足的诱人,基本上都是摸鱼仔,混一天是一天,没有死命苦干的劲头。

不过刘璋施行这种政策,也不是存了改土归流的心思,现下南中的汉人太少,叟夷太多,没有改土归流的基本盘,他只是想让南中豪族多多的开拓土地,拿下南中的膏腴之地、沃壤之土,压缩叟夷的生存空间,增涨南中汉人的人口,使汉家在南中更加的兴旺起来,至于其他的谋划,日后再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璋的想法就这些,未知诸君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或者说觉得我的决定有不好的地方。”刘璋露出一个微笑,半眯着眼睛打量着下方南中豪族的一众族长,发声问道‘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诸君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可以大大方法的讲出来,说点心里话,璋向来与人为善,不怎么喜欢打打杀杀,诸君若有什么忠言进谏,大可讲出来,不用担心逆耳不顺,会触怒我什么的。”片刻后未曾见到什么动静的刘璋,敞开胸怀的摆出一副从善如流的模样。

“明公。”终于有一位族长站了出来,但这位族长并不是发表什么不同意见的,而是表起了忠心:“明公刚才所言南中治策,小人全力拥戴,绝无二话。”

“对,对,我等全凭明公差遣。”又有一位族长起身响应,生怕刘璋后悔刚才的话,放弃让他们世袭南中官位的权力。

一夫呼,万夫应,滇池县的明堂内热闹了起来,一众南中豪族的族长们纷纷响应刘璋的政策,一则刘璋的政策的确对他们有利,用金帛招诱恶夷,就可以当官,开拓的领地,可以世袭,刘璋给出的条件如此优待他们,不容他们不心动。二来刘璋南征叛乱的叟夷和雍氏,有如热汤浇雪,顷刻间就平定了这些谋逆之辈,现下刘璋的大军还坐镇于滇池,容不得他们慑服,顺从刘璋的命令。

只是这群族长们心中多少还有一点疑虑,那就是刘璋日后会不会反悔,以及刘璋眼下是担着益州牧,但日后刘璋去任,会不会人亡政息,下一任益州牧就不认这条政策了,万一他们热火朝天干了起来,好不容易拿到点好处,来了个新益州牧就不认了,岂不是白干一场。 有些族长心中是有胆气的,于是一名胆子较壮的族长出席旁敲侧击了起来:“明公,不知这些条例是否写入律法中,其次明公在任之日,我等无有疑虑,但明公若是去任,不知下一任益州牧恐难如明公这般,为南中之事尽心尽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