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战在即218(1 / 2)

兴平二年,六月中旬。

这一年天下的局势混乱至极,四海之内战乱不休。

关中的天子刘协,以思念旧京雒阳,感伤父母坟茔为理由,前后遣使十余次向李榷请求东归雒阳,并最终得到了李榷的同意,现下的刘协同学忙不迭的准备着东归的事宜,希望趁此良机逃脱李榷的掌控。

幽州的公孙瓒因为前面攻杀了素得人心的宗室刘虞,招致了刘虞的旧部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人的恨意,鲜于辅联络了冀州的袁绍,并拉拢了乌桓、鲜卑的部队,联军在鲍丘将公孙瓒杀的大败,此战过后,公孙瓒盛极而衰,势力一落千丈。

遭此大败的公孙瓒丧失了雄心壮志,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根据当下流传的一句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在燕之南、赵之北找了个唤作易县的地方,把大本营迁到了易县,此时的公孙瓒正热火朝天的在易县营造防御工事,意图在易县观望天下形势。

而公孙瓒这边丧失了雄心壮志,冀州的袁绍却是声势正隆,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来袁绍和公孙瓒两位枭雄间的攻守之势已经逆转了,以前是公孙瓒领军攻打袁绍,而现在是袁绍发兵欲图攻灭公孙瓒,早晚之间,坐守孤城的公孙瓒就会被袁绍所灭。

往南而去,兖州的曹操在一次次的苦战下,外加得到了袁绍的援助,终于是击败了吕布,平定了兖州,保住了自己的根基。

从兖州败退的吕布逃难到了徐州,靠着自己是并州人,刘备是幽州人,二人同是边人的身份,打出了感情牌,得到了刘备的收留,而收留了反复无常的吕布,也为刘备日后丧失了徐州埋下了伏笔。

再往南,攻略江东的孙策依仗父名,加上自身良好的形象,外加军纪约束的甚严,得到了江东父老的热情拥戴,此时的孙策在江东不断的攻城拔寨,并分派将帅驻守,偌大的一个江东,眼见着就要落入孙策的囊中。

宇内的群雄纷纷扰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般的乱糟糟的打成一片,益州的刘璋自是也不会闲着,他在民间夏收之后,今岁的赋税钱粮入了库,粮草充足的他剑指汉中,准备在今年解决掉汉中的张鲁,让益州的天空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他这位益州牧,再无其他的独立势力。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大军征讨,所要商议的事情极多,钱粮、兵械、辎重等等,都需要在大军动身前备好,不然就如同挫宋一般,端平入洛看是团锦簇,一片大好局势,可由于准备不足,前军和后方只隔着几百里,硬是让前军乏粮,招致了一场大败。

“明公打算动用多少兵力。”长吏王商问起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这次汉中之战动员的兵力,动员的兵力多,则消耗多,同时所需处理的事情就多了,对他这位留守后方的长吏就很不友好,而动员的兵力少,消耗的粮草辎重就少了,他所需料理的事务就少了。

当然王商并不打着攻伐汉中的兵力越少越好的念头,汉中是一个关键区域,尤其是对蜀地来说,无汉中是无蜀也,汉中的重要性他这个蜀人再清楚不过了。

因此刘璋意图发兵拿下汉中,对王商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有了汉中,蜀地的形势就齐全了,称得上是没有阙漏,蜀地的百姓也就能在乱世之中,得居一片净土,没有战乱的纷扰,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考虑到拿下汉中的重要,有着利国利民之心的王商,自是不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去怜惜可能因为大军出动,而大量耗费民力的情况,也不会为了自家的轻松,就去压低刘璋预期想要的兵力。

关于讨伐汉中所需的兵力,刘璋在心中早已揣摩了多次了,这个时候他应声答道:“所需四万人。”

‘四万。’王商听着这个数字,这个在他思量中不高不低的数字,心头不免稍稍放松了些。

刘璋伸出手摩擦着下巴,琢磨了一下,补充上了一句:“若是加上巴西郡吴懿统帅的那一路六千的人马,那就是四万六千人……汉中的户口丁数,州牧府里有着旧日的记载,当在五万户上下,考虑到这段时日以来,关中、凉州为了逃避战乱,流离入蜀的人口,顶破天也就是七万户而已。”

刘璋缓缓的说出了他心中思量,言明着为何只需四万士卒的缘故:“汉中作为守御的一方,有着本土作战的便利,不用去担忧长途运送粮草辎重的耗费,再加上张鲁此贼对汉中的看重,所以汉中能动员的兵力当是比远途征伐能动员的兵力多一些,或许能做到五丁抽一、四丁抽一的程度……但就算如此,汉中兵力料想拉到最高,亦是不会超过两万人,我方动员四万,两倍于汉中,于兵力上是占优的,可谓是优势在我。”

王商插了一句,说出了他的担忧:“明公,虽是兵力占优,但米贼定然不会出兵与我军交战,肯定是据守阳平关,以要塞对抗我军,而攻城之战,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我军的兵力只是汉中的一倍,想来需要引诱汉中之兵出关交战,才能拿下阳平关,不然只恐是望着阳平关的城头叹气。”

“关于米贼据守阳平关,不与我军邀战的情况,彼据坚城,我便攻城,那是落入了张鲁的圈套,令张鲁欢心得意,兵法云,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点我还是明白的……王卿大可安心,我的心中已是有了计较,定不会让张鲁得意。”刘璋信誓旦旦、一脸的自信,宽慰起了王商。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对于孙子兵法的阔论,刘璋认为最核心的一句,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大白话说就是善于统兵作战的人,一定善于调动敌人,掌握战场主动权,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是在为这句话服务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