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穿越时空摆擂征联,“烟锁池塘柳”对句问世(1 / 2)

开篇词:

烟波轻锁小池塘,柳丝长,意悠扬。五行偏旁,佳句费思量。古往今来难对仗,求下联,梦黄粱。联坛俊杰共商量,韵铿锵,意飞扬。锦绣华章,字字吐芬芳。今日擂台征妙句,期待久,放光芒。

墨韵先生自幼深受《今古名联》中“烟锁池塘柳”一句的吸引,从此便踏上了探寻对联艺术的道路。经过数十年的思索与沉淀,他仍未能为这一经典上联找到满意的下联。如今,他决定在东湖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上,借助“晓东诗刊”的文化平台,摆开擂台,诚邀古今天下才子,踏破时空界限,共襄盛举,一同探寻绝妙下联。

“烟锁池塘柳”,虽仅五字,却意义深远,它巧妙地以“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池塘画面。此次征集活动,不仅承载着墨韵先生的个人夙愿,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一次盛大展现。

“烟锁池塘柳”摘自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烟暖池塘柳覆台,百花园里看花来”。因其以“五行”作边的独特构思,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争相吟咏。

对于下联的创作,我们期待能同样融入五行元素,或是与“五味、五音、五色、五谷、五常、五脏、五官”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相呼应,以实现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001号】

古风悠然,一位文人墨客缓缓步入众人视线,他便是明末清初的诗坛巨星——陈子升。他,字乔生,号中洲,出身于南海沙贝村的仕宦世家,才情横溢,名扬四海。其诗作情感深沉,风格独特,传世之作《东洲草堂遗集》更是被后人传颂不已。

陈子升微微颔首,道:“吾有三句,各藏于三首诗中,愿与诸君共赏。”

对句一: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灯垂锦槛波”意境描绘: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锦绣栏杆旁水波轻轻荡漾,与烟雾缭绕的池塘相互辉映,形成一幅静谧而唯美的画面。陈子升轻声吟咏:“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对句二: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

“烽销极塞鸿”意境赏析:边境的烽火已经熄灭,鸿雁高飞在空旷的天际,与上联中静谧的池塘烟雾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比,展现出深邃而悠远的意境。陈子升继续吟道:“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对句三: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钟沉台榭灯”意境勾画:钟声悠扬而渐趋沉寂,台榭上的灯光略显昏暗,整个场景透露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与上联的烟雾池塘相互呼应。陈子升最后吟出:“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

墨韵在听完陈子升的对句后,满怀敬意地评价道:“前辈的作品,每一句都巧妙地融入诗中,以五行对应五行,展现了您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汉字的精湛运用。这三个对句不仅精妙绝伦,而且对接难度极高,晚辈对此深感敬佩,并从中受益匪浅。您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无疑为这次征集活动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底蕴。”

随后,墨韵恳请陈子升前辈出任此次诗联征集活动的评委,对各位的作品进行点评。陈子升欣然接受了邀请,承诺将为大赛的公正与专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002号】

清代的文坛泰斗纪晓岚,以超群之才情与盖世之声誉,名垂青史。今日登场,风采依旧,不输当年。伴随着历史的厚重气息,纪晓岚微笑着亮相,随即吟咏出那句脍炙人口的传世绝对: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此联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场上熠熠生辉。全场先是陷入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陈子升对此联赞不绝口:“此联五行对仗之工整,构思之巧妙,意境之深远,实乃上乘之作。上联‘烟锁池塘柳’,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朦胧静谧的自然画卷;下联‘炮镇海城楼’,则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四百余年来,无数才子佳人竞相挥洒才情,试图寻觅完美之对,然而纪晓岚此联依旧独占鳌头,无人能够超越。”

在众人的钦佩与赞叹声中,纪晓岚微笑着退场,他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墨韵特邀纪晓岚担任对联点评嘉宾,他欣然应允,为这场盛会再添一段佳话。

【003号】

艾晓东,这位来自武汉的,以“风”之笔名,自信而从容地步入赛场。作为诗刊主编,他对诗联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目前,他正致力于撰写《中华对韵》与《联林驿梦》两部作品,期望将诗联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晓东向评委们微微鞠躬,声音洪亮而稳重地说道:“我带来了两个对句,分别藏于两首诗中,希望能与各位共赏,请各位前辈指点。”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注视着他,想要一睹他的佳作。

对句一:

烟锁池塘柳,钟灵涧壑松。

晓东轻声吟咏《乡梦》:“烟锁池塘柳,钟灵涧壑松。客愁馀半榻,乡梦绕千峰。”

陈子升简评:

晓东的诗句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乡图景。烟雾缭绕的池塘边,柳树依依;而涧壑之间,松树苍翠,展现出一种钟灵毓秀的气质。客人独守半榻,满怀乡愁;梦中乡思萦绕,仿佛穿越了重重山峰。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烟锁池塘柳,钟灵涧壑松”这一对句,以形容词“钟灵”修饰涧壑松,不仅表达了松树的灵秀之美,还与上联的“烟锁池塘柳”形成了意境上的呼应。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山乡画卷。

对句二:

烟锁池塘柳,灯垂镇海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