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寂寞寒窗空守寡,宽容富室实宜家(1 / 2)

副标题:寂寞寒窗空守寡,跨越时空解下联

开篇词:

寂寞寒窗空守寡,宽容富室实宜家。

高山流水知音少,明月清风任我赊。

【诗翁话联】

置身于老舍茶馆温馨而古朴的环境中,诗翁深情地讲述着那“寂寞寒窗空守寡”背后的古老故事。他抑扬顿挫的讲述,深深吸引着在场的墨韵,使其沉醉其中,满脸洋溢着对故事的兴趣。

在文风璀璨的宋朝,才貌双全的李清照以她的绝世才情,留下了无数令人传颂的词作。然而,她的一生却如一部悲欢离合的史诗,充满了曲折与变故。丧夫之痛,更是将她推入了深深的寂寞与孤独之中。为了抒发内心的苦闷,她挥笔写下了那副脍炙人口的上联:

寂寞寒窗空守寡。

出句译语:这是一句对联的上联,描述了一个女子孤独地守在寒冷的窗边,感到寂寞和空虚。这句对联富有诗意和感情色彩,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寂寞寒窗空守寡,这七个字,不仅字字珠玑,更奇妙的是它们都以“宀”为部首,构成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对联。

这副上联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浪花。无数文人墨客争相尝试对出下联,却都未能如愿以偿。时光荏苒,二十余年过去,这个对联依然如一座未被征服的高峰,屹立不倒。

就在人们以为这个对联将成为千古之谜时,诗僧惠崇的出现为这场文学盛宴带来了转机。他深受李清照上联的触动,经过长时间的沉思与揣摩,终于对出了那令人拍案叫绝的下联:

休偕佳偶但依僧。

大意是“不携佳偶共度此生,唯愿依傍僧侣修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这句下联不仅与上联的意境相得益彰,更难得的是同样以“亻”为部首,与上联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然而遗憾的是,当这副完整的对联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李清照已然离世多年。墨韵认为,此下联意境虽与上联相得益彰,但仍有遗憾;它并未跳出上联的孤独和寂寞意境,缺乏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但仔细品味后,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韵味。整体来看,这句对联在保持文学美感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独特见解。

一千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寂寞寒窗空守寡”这一上联如痴如醉、竞相折腰。墨韵摘录了一些妙句共赏,只可惜不知作者姓名。

寂寞寒窗空守寡;宽容富室实宜家(当代-艾晓东)

结构:上下联结构一致,“寂寞-寒窗-空-守寡”对应“宽容-富室-定-宜家”,体现了和谐对称。

词性:形容词“寂寞”对“宽容”,名词“寒窗”对“富室”,副词“空”对“定”,动词短语“守寡”对“宜家”,各部分词性相对,构成精巧对应。

通顺性:“宽容富室定宜家”语句通顺,传达了宽容心态带来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景。

意境:上联描绘孤寂清冷的独守空房,下联展现宽容富足的和谐生活。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建从孤寂到和谐美满的意境转变,丰富了对联的内涵和层次感。

在《联律通则》中,传统对格可不拘平仄,词性也可宽对。所以在分析此联的对句时,不作平仄解读,只作结构、词性和句子通顺性、意境分析。

寂寞寒窗空守寡;远近达道过逍遥(佚名)。

下联在结构、词性上相对应,均保持了和谐的对称。在意境上,下联展现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愿景,与上联的孤寂清冷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建了对联的丰富内涵。虽然口语表达上可能略显生硬。

寂寞寒窗空守寡;梧桐朽枕枉相栖(佚名)。

“寂寞”对“梧桐”是形容词对名词,对应略显不协调。下联的语句通顺性稍显不足,“梧桐朽枕”的组合在口语中较少见,可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理解障碍。下联与上联在意境上相谐,但在词性和语句通顺性方面有待提升。

寂寞寒窗空守寡;伶仃佳人休伴佛(佚名)。

上下联词性、意境相谐,联句通顺。

寂寞寒窗空守寡;退还莲迳返逍遥(佚名)。

下联在意境上表达不明,“寂寞”与“退还”的词性不完全一致。

下联“退还莲迳”在意境的表达上不够明确。“退还莲迳”与“寂寞寒窗”搭配上略显不自然。

寂寞寒窗空守寡;俊俏佳人伥伶仃(佚名)。

词性对应相符,但“伥”字在此处略显突兀,因为“伥”字通常不用于形容人的状态。上下联都表达了孤独,内容反差小,有合掌之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