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_分节阅读_第14节(1 / 2)

  像责备,又不见怒意。

  孟绪:“道阻且长,自然慢些,妾也是好不容易才来的。”

  柔妃见这盈盈拜倒之人,起初是一惊,后则浑身都要气的发抖,偏偏在帝王近侧不好发作,只笑着咬字:“孟妹妹怎么来了?”

  却听帝王一声笑。

  柔妃恍然

  帝王与孟绪纸笔暗通之际,柔妃只以为他是在批复什么奏疏。

  而周锦捎话回来复命的那时,柔妃正因不甘于上一支舞颇有瑕疵,即便后来接续上了,也难免僵涩,故而重振旗鼓新起了一支舞,不曾听到他说了什么。

  直到见到孟绪,这里头的桩桩件件,弯弯绕绕,才仿佛一下子被疏通了。

  但又不甚明通,总归等晚些时候她回去,问过尺素,就知是怎么一回事!

  一旁,隋安交叠在腹前的两手,掌心已全是细密的冷汗。

  他是替亭中三人捏了一把汗。

  他代呈那纸折子的时候,可没想过会有这二妃伴圣的场面,以为最多是陛下想个法子把人从仙都殿救出来也就是了。

  陛下一向不喜如此左右逢源,一个就够难应付了,而今却该留下谁,还是委屈委屈自己,都留?

第12章

  “外头春景诱人,妾抄书乏了,便想出来走走。”孟绪不紧不慢回柔妃的话。

  她虽未直言是被柔妃以抄书的名义扣在了仙都殿,可在座三人谁心里又不清楚。

  柔妃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话说的,竟像是仙都殿堂堂一宫主殿,是她孟绪想走就随时能走似的,分明挑衅!

  “到朕身边来。”

  萧无谏没让孟绪行太久的礼。

  仿佛也丝毫不在意她在面对他与柔妃时,不加遮饰地分用两番说辞。

  此时的萧无谏神情温淡,好似只是个单纯的赏春逸客,少了几分在太极殿中那般的审视探究,也少了几分凌厉。

  只是在单纯地在邀一位乘春而来的妃子同坐。

  他身边,尚有一席之地,虚位以待。

  孟绪还没进宫时,其实也曾听过一种说法,说新帝是位有君子风度的人。不同于朝政上的雷霆手段,于后宫妃妾,他实则温柔,并不苛待。

  那时候她就在想,只有最无能的男人,才会常要在女人身上发泄怒火,找求自尊。

  而一个合格的帝王,自是不必的。

  既是雷霆万钧,不必常响,已然足够威慑。

  孟绪在帝王的另一侧坐下。面前不远处,一套俨白的细瓷杯具摆在圆形石桌上,光素无纹。其中两只小杯已被取用,茶盘里还余下四只。

  炉中则已经熄了火,茶汤贮存在一只短嘴的紫砂茶壶里。

  未曾揭盖,就有清烟疏香自那窄小的壶口中泄露出来,孟绪猜:“是雨前龙井?”

  “孟卿懂茶?”萧无谏转目看她。

  甚至都不必观色尝味,便能一语道破,这不仅仅是懂茶,该是茶中大家了。

  一向不耻于自夸的孟绪却在这时自谦起来:“不算很懂,至少要饮过才能确认。”

  笑着又道:“不过,向来白盏最适绿茶,如今又是谷雨刚过,若要饮今岁的新茶,再没有比雨前龙井更恰逢其时的了。”

  她虽不算懂茶,却很懂如何去揣度一位帝王的高情雅趣。

  说完,她从茶盘里拿了一只新的小杯,将它正放在石案上,眼睛晶亮:“妾猜对了吗?”

  萧无谏吟味道:“恰逢其时,”

  他看懂了她的动作,很给面子地提壶为她倾注了一杯。

  这是准她自己亲试对错的意思,不过亦不消再试了,这本就是对她猜中的嘉奖。

  柔妃见帝王不独肯为自己斟茶,也将这份殊荣分给了别人,有些气郁。

  却听萧无谏继续说道:“卿卿再早些来,茶新煮好的时候,才算恰逢其时。”

  帝王的话,即便是无心之言,也总要教人多思多想。

  柔妃本就心中有鬼,一直不曾插话,被挡隔在二人之外,此刻不知他是在点孟绪还是再点自己,终于再也坐不住了。柔声道:“说来都怨妾不好,妾新得了一本孤本,喜爱非常,料想孟妹妹也定喜欢,便想邀她赏鉴赏鉴,却不知陛下与妹妹有约,倒教她一时被绊住了脚。”

  柔妃想起,孟绪来时并未受到阻拦,甚至隋安连上前询问都未曾,只在帝王的一个眼神后,就让人放行了。

  这不是预先告了状又是什么,孟绪这样巧言如簧,还不知背地里怎么抹黑的她!

  她现在只能婉言为自己开脱一二。

  至少不能让陛下觉得她是那等不能容人的妒妇。

  孟绪看她这般收起尖牙利爪的小意情状,倒有几分新奇,不吝当一回捧哏:“顾甫之以一生著此旅志,将所到之处的奇山异水描摹入微,使人如临其境。可惜也正因为此书太过奇丽,未曾面世便被左相凌寅一家私藏。妾确实喜爱,却一直不得而见。想来也只有大儒之家,才能搜罗到这等珍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