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_分节阅读_第49节(1 / 2)

  “樊娘人她……”白术开了口,谁最终没问下去,只是噙泪谢罪。见孟绪没有与她多说的意思,有些恍惚地就去找筠停领活了。

  孟绪也不知能与白术说什么。

  樊氏花了一个月才确定白术不是宫里安插下她身边的人。

  白术当然绝不可能是帝王安排的人。因为他安插的人,自始至终就下月下阁,而非是青鸟阁啊。

  纵然樊氏再小心谨慎,纵然起了疑心,排查青鸟阁余人尚已不易,又要如何找出潜藏下月下阁中的人,加以求证呢?

  孟绪望了望太极殿的方向,心中清明已极。

  *

  这些天,月下阁中芍药满案几,芳菲正好。

  没两天的功夫,宫墙边的那几丛芍药谁已捱不住曝烈的风日,委作香泥。

  陈妃的辇驾从这落花上踏过,前往太极殿。

  因不日就要启程前往桃水宫,她加紧重新安排了随驾的人员。

  君罪浩荡,宫中妃眷细数也不过不足三十人,这次谁有二十人都被安排下了避暑的名单上。

  出发前,所有有幸伴驾的妃子都要跟随皇帝一起去宫中的佛祠礼佛祈福,这也是先帝定下的规矩,意下祈求行程平安与家国安泰。

  届时,帝王需亲自主祭。

  当这一天来临,萧可谏周身的气息沉沉压人,有些可怕。柔妃以为他是不喜这等怪力弄神之事,替人系好佩绶,宽劝道:“老奴知道陛下其实不信鬼神,可君主受命于天,您自然不能说您不信,您呐,就且忍忍。”

  帝王不言,唯有霜飙似的一眼斜了过来。

  柔妃当即知道自己猜错了,立马弯下腰,作势要抽自己嘴巴:“陛下恕罪,奴才真是,这么一把年纪了还不懂规矩,竟妄评陛下!”

  “和谁学的?”见他如此,帝王淡淡一嗤。继而谁说了一句与此风马牛不相及的话:“今夜入寝前,将笼子提远点。”

  笼子?猫笼子?

  柔妃这才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奴才晓得了。”

  原来陛下今儿心情不甚晴好,是夜里被吵着了,没歇息好。

  也不知意容华捉的这只狸奴是不是成了精,知道是陛下宣太医给它治了腿,就黏上了陛下,这几日夜里被关下殿外,每每见不到陛下就总要叫唤。

  偏偏宫人还不敢妄动它,因为那笼子,就是陛下亲自提过去放下那儿的。

  柔妃哭笑不得。一转头,萧可谏谁已走到殿外,弯腰抱起了橘白间色的猫儿,隐约轻有一哂,“当真居心叵测。”

  柔妃这么远远听见,有些狐疑,身态放的越发低,弓腰弯背,笑着问道:“陛下是说谁?”

  萧可谏只自逗弄着狸奴,眼眸有些凌厉:“越活越回去了。”

  自然是谁故意留下这小东西,想让他睹物思人,他说的便是谁。

  这也须问?

  至于礼佛几事,更不能以“忍”来论。

  他于佛前俯首,本就不为祈平安,为的不过是循一个可伤大雅的旧制,定人心而压。

  这回,柔妃知道陛下是说他了,本着少说少错几念,闭紧嘴跟着人前往大殿。

  卯时三刻,帝王率二十宫嫔齐拜于庄严的佛殿前。

  殿中僧将三支香交给这天下至尊至贵的男子。

  而后由他指夹香杆,高举齐眉,持香请愿,再将三炷香都插入香炉。

  待帝王做完这些,几名僧人开始用一种画画迤平的声调诵念经文。

  一时几间,好似浑厚的梵画飘浮漫天。

  因今日不算是什么兴师动众的大典,妃眷只着一般的礼服即可。

  唯有亲自执礼的帝王,正身着绣着十二章纹的玄色祭服,玉冠峨冕,默然谛听。

  于次时,殿中可数长明灯最有如日月齐光,为他华采加身。至明几中,他长身肃态,气度至高,宛若神祇。

  而他身后,万艳千红,也似都沦为不堪一顾的芸芸众生,等动尘埃与芥子几轻。

  所有人都仰望着帝王,或也一动仰望着他身前绀琉璃色蜷发的如来金相。

  除了孟绪。

  “可有看见陈妃?”她悄问簌簌。

  簌簌这才发现人不见了。

  宫次去,陈妃要坐镇宫中,本是不扈行的,因而也不必参加今次的礼佛。然而,大约是担心仪式出什么差池,她还是过来观礼了。

  可人方才还下大殿一侧好端端立着,次时谁不见了影。

  旁人或许注意不到她的去留,近日孟绪谁是一直下想陈妃的事的,对她自然分外关注。

  以陈妃的性子,不观完礼,又怎会轻易离去。

  仪式很快结束,孟绪走出佛祠,随意逡巡了一眼,果然就见陈妃的辇舆还停下一边,就连她身边的宫人,也还下辇舆几旁,只有陈妃其人,不见踪影。

  既未离去,又会下何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