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 / 2)

回到府中,秦夏给虞九阙带了一包糖。

是在田庄里借那边的锅灶,用过滤出的姜汁、糯米粉,加红糖做的姜汁软糖。

这两味食材加在一起,补血暖身。

为了丰富口感,外面还裹了一层芝麻碎。

“你的新零嘴,要是爱吃,我再给你做。”

纸包打开,淡淡的姜味浮现,但吃到嘴里,还是红糖的甜味更浓。

尤其是,比起玉晶糖,虞九阙一直更喜欢吃软糖。

他嚼了一块,又让秦夏也吃一块。

片刻后轻吻在一处,唇边都是充满暖意的甜。

“明日起上值我就带着这个去。”

两人分开,虞九阙拍拍荷包,轻扬眉梢。

没有小孩子喜欢姜味,估计明日之后,小太子一段时间内都不会问他讨糖果子了。

进入八月,盛京的街头风尚应季而变,近来时兴赏菊、吃蟹。

宫中花房所育的菊花品种集天下之珍,最是罕见,不少亲信之臣都得了赏赐。

虞九阙得的这一盆,名唤绿云。

花瓣染轻绿,如春日嫩生生的柳芽,且由内向外,逐渐延伸、下垂、微微打弯,若美人裙摆,婀娜多姿。

身为商人的秦夏,当然也要追一追热点。

炎夏已成往事,和光楼的鸳鸯锅近来略略式微,暂且让路给了楼内新推出的菊花锅子。

秦夏差人买了一些寻常但也漂亮的菊花盆栽,装点在酒楼各处。

一进门,便可嗅到丝丝菊香。

还备了可食用的菊花,用在锅子中。

菊花锅子,不用形如太极两仪的大铜锅,而用比巴掌略大一圈的小铜锅,约莫就和现代旋转小火锅用的锅子差不多大,一桌几人,就有几只。

下面配小炉,点炭火,乐意自己上手也可,请小二过来代劳也可。

要说这菊花锅子怎么吃,那就有讲究了。

秦夏也是试了几回,才试出这么一个清淡却不减回味的做法。

汤底用高汤,却不是鸡鸭鱼汤,而是排骨汤。

排骨煨汤,但要做到汤清如水,并不是容易事。

也正因为此,它的味道和鸡汤、鸭汤等截然不同,也不像猪棒骨吊的汤那么腻味。

如果食客叫来小二帮忙煮锅子,就会看到这么一幕——

小二拿精致银挑子拨弄两下炭火,火旺了以后,高汤一滚,便开始朝内下菜。

菊花锅子的配菜是固定的,有荤有素。

荤是鱼片、河虾、牛肉卷、猪肚等,虽是荤食,俱都是下锅就熟。

用这样的食材,不污汤底,要是丢两个鸭掌下去,那一锅汤都要滚到糟烂了。

素是粉丝、小青菜、油豆皮三样,油豆皮是豆浆加热后最上面的那一层皮,薄如蝉翼、滑嫩至极。

整个南城,会这一手的豆腐坊屈指可数,每天的产出,基本都供应了和光楼。

下菜时,要先下荤菜,再下素菜,都下进去后盖上锅盖,心里掐着时辰。

时辰一到,掀开锅盖,倒一碟葳蕤、纤长,清洗干净的菊花瓣入内,登时花香飘散,就可以吃了。

和鸳鸯锅不同,菊花锅子不给蘸料,吃的时候,连汤带菜一起入口。

这道新品很快走俏盛京,门前的木板上照旧有一张大画,画着飘着鱼片、虾子、花瓣的锅子,还题写了养生功效,曰:平肺腑、润秋燥。

凡是来酒楼用饭的,桌桌必点。

配套的饮子则早就由石榴做的鸳鸯饮,换成了温热的洛神红果茶,深得女子、哥儿的喜爱。

要是照旧还想喝凉的,也有,乃是一壶胡瓜梨子汁。

大雍人哪里喝过胡瓜榨的汁,一开始人人推拒,后来喝了一口发觉——真香。

胡瓜清爽,配着淡甘的梨子,真是把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饮子都比了下去。

还有人专门从家里提着壶来,给足了铜板,灌满了回家慢慢喝。

现代有个理论,叫养成一个习惯,只需坚持二十一天。

对于盛京人士而言,距离和光楼开张已经过了快四个“二十一天”,他们确实已经被养成了有事没事,就去和光楼吃一顿的习惯。

盛京其他酒楼、食肆,都有招牌菜,乐意标榜庖厨出身何处。

这里聚集五湖四海客,当然也就有更多的人,偏好在此寻找家乡味。

和光楼却不同。

人人都知秦夏和高阳两个掌厨出身平原府,可抛开高阳,天南地北甭管哪里的菜,秦夏都能做。

他还有不少花样,是任你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都不曾见识过的,令人甘拜下风,不得不服。

宫内,皇上也在吃菊花锅子。

他一入秋就犯了咳疾,成日里喝苦药汤子,食不知味。

直到虞九阙奉上了秦夏新琢磨出来的,菊花锅子的食方,交由御膳房循着万岁的口味略改良,这位的脸上才总算有了几分笑模样。

吃了几顿之后,连咳嗽都转好。

皇上彻底喜欢上了这道菜,每天换着涮菜的花样,连吃数日都没喊腻。

到了仲秋宫宴时,更是下令,给赴宴的众人,都上一份菊花锅子。

“过去的宫宴,大菜是不少,多数只图好看,端上来时都凉透了,不见得能动几筷子。朕还是皇子时,就常觉这般铺张浪费,乃是陋习。今岁不妨就改为热锅子,宫中用的炭火都是好炭火,不见烟尘,想来也没什么不妥。 ”

虞九阙称赞了万岁圣明,很快开始着手安排,同时向圣上请旨,宫宴当日,他想告假。

能用的现成理由有不少,他现在身子重,本来难以支撑一整场的宫宴。

哪知一肚子的说辞没有半句用上,皇上直接点了头。

“朕答应过你,要许你和秦夏团聚,去年仲秋你二人就分隔两地,往后以你的身份,怕是这等大宴之日,也难抽身。今岁便念你有孕在身,给你这个恩典。”

“十五那日,便回府中过吧。”

一席话,令虞九阙如闻天籁。

第109章

宫里的仲秋大宴要吃菊花锅子的消息, 不知经由哪里的门路,从大内传到了市井,引得和光楼一座难求。

二楼雅间的席位, 坊间甚至有人出高价购买, 只要有人愿意让出事先订下的名额, 转一手便可得几两的现银。

秦夏听闻此事, 简直啼笑皆非, 没成想自己酒楼还有幸催生了大雍的“黄牛生意”。

为避免今后有人借此牟利,秦夏只得相对应地推出实名制要求,当日若非订位的食客本人或其亲眷到来, 皆不许入内。

他当然也知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若有人想专营此业, 倒卖席位,怕是也无法全然杜绝,只求能挡一些是一些。

如若出了这等事态,放任为之,久而久之损害的只会是和光楼的口碑。

一道菊花锅子, 富了好几拨人,包括打铜锅的铜匠、卖菊花的花农、供应炭火的炭翁……

一道吃食,火遍一城, 难免有人效仿, 集贤楼、东福居那般的拉不下面子, 只跟风推出了别样的锅子,集贤楼做了一道养生鱼唇锅、东福居则是乌鸡药膳锅。

其余的普通食肆就没那么讲究了, 大喇喇地把菊花锅子的牌挂在墙上,也有人退而求其次去尝, 不过但凡是吃过正宗的,都能尝出效仿者的不入流来。

汤底或浑或腻,涮物口味驳杂,就连用的菊花也缺了一份清香。

和光楼的掌柜明明未及而立,厨艺却出神入化,广纳诸多菜系之长,却打听不出师从何处。

一道菊花锅子和之前的许多道招牌菜一样,哪怕看着容易模仿,也根本学不到精髓。

关键点,还是在厨子自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