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向寺(1 / 2)

“小东家不要小瞧了鸡蛋,这东西在乡下不值钱,但在城里可金贵呢。”

一早,胡大郎和李盈一同出门,采办进城礼品,要买的东西有两样,猪肉和鸡蛋。

胡大郎经验丰富,路上侃侃而谈,“货郎在乡下收鸡蛋,多是一文钱一枚,转手卖到京城的商家就能到四五文,商家再卖给各门各户,少说也要十文,价高者甚至能到二十文,鸡蛋小小,利钱可是大大啊。”

说着胡大郎叹了口气:“其实乡人不是不知道城里的鸡蛋贵,也有人担着担子去城里卖过,可一来路上会有折损,二来商家会蓄意压低城外农户的价,三来城内养鸡的人抱团打压,再算上城门交税,混混揩油,费事费力搞不好还赔钱,最后还是只能卖给货郎。”

说着话,二人到了集上。

做买卖讲究客流,在古代,流量最大的地方莫过于庙宇,几乎所有大市都与庙宇相关,如金陵夫子庙、姑苏玄妙观、东平东岳庙……

明向寺的和尚能说会道,擅长用草木灰和药搞诈骗,治好了不少通用病,所以香火不错,有了流量,慢慢就有人来这摆摊,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市,人称明向集。

集市不大,只有三四十个摊位,摊位以肉摊为界,往左是乡人摆摊的地方,这些摊位不一定用钱,只要双方觉得合适,以物易物也可,往右是买卖人的摊位,只要钱。

一溜摊位里,屠户的摊位最大,紧挨着庙墙,此处墙砖已被血污渍透,颜色棕黑,所谓墙外杀生墙内念经,各做各的买卖,谁都不耽误谁。

胡大郎瞄了眼肉摊,径直走过,“先收蛋吧,家里要猪油,这些肉太瘦,等会上新肉再买。”

李盈吃了一惊。

肉摊一天竟能卖上两头猪?这里可是乡下啊!

前世,他在皖省老家有亲戚做杀猪卖肉的买卖,同样是农村集,两个肉摊都是他家,非年非节一天也卖不上两头猪。

哪里有问题?

寻到了好位置,胡大郎在空白的树干下画了几笔,表达了收鸡蛋的意愿,立刻就有人上门询价。

问价人是个瘦小男子,胡大郎笑道:“三文钱两个,只收一日,自家用,大哥你有多少。”

男子摸着下巴上参差不齐的胡须,迟疑片刻摇头:“不多,只十来个,都在家里,几里路呢,且算了。”

胡大郎也不纠缠,等他走了才对李盈道:“他是货郎。”

“嗯?”

“他是货郎,来摸底的,见咱们不是抢生意的,便走了。”

随后又来了两个问价人,无一例外都是货郎,李盈还有找和尚的任务,不愿磨蹭,等了一会就寻个由头,撇开胡大郎,朝着庙门溜达。

明向寺小有名气,除了乡人来看病,也有富贵人来祈福,既有富贵人,那就少不了停车位。

庙门左侧搭了一排雨棚,里面有一排拴马桩,桩上拴着一头驴,由一个和尚看着。

李盈略思量,脚底一转,朝去庙里。

看驴的小知客见来了个少年,又没人跟着,便道:“施主打哪来,可要参拜佛祖。”

小知客年龄不大,十六七岁,李盈奇道:“进庙还有不拜佛祖的?”

小知客回答:“佛祖慈悲,普渡众生,不求回报,施主若只是路过本寺感到疲累,也可在那里休息,饮水自便。”

李盈笑着说:“甚好,既然可以不拜,那就不拜了,我来贵寺,只为寻淡真大师。”

小知客打量李盈一番:“施主有事?”

“有,法事!”

生意上门,小知客不敢大意,引进门便去唤人,很快,一个中年僧人颠颠跑了出来,见到李盈满脸堆笑:“贫僧明向寺知客僧清行,给施主见礼,施主打哪来。”

清行僧见面带笑,活脱脱一副商人模样,李盈道:“我家大人指名淡真大师。”

清行僧笑容不变:“府上是……”

“鲈庄东头李家。”

“啊。”清行僧惊呼,打量李盈啧啧惊奇:“我说施主眼熟,原来是李小施主,阿弥陀佛,小施主身体康健,真是佛祖保佑,老夫人身体可好。”

李三郎的白事,清行僧也有参与,只当时李盈刚刚穿越,谨小慎微,没有注意,“劳您记挂,祖母身体硬朗。”

知客是寺里的买卖人,在清行僧的刻意逢迎下,二人很快拉近了关系,“李施主言语有法事找淡真师伯?何种法事?”

“唉,说来话长。”李盈便将事情从头说起,叙述一遍又补充道:“你说那冯小将军,贪色抢人也就算了,他怎能说是贵寺淡言大师的好友呢,我虽然没见过淡言大师,但料想那也是位有道高僧,怎会与他同道为友。”

要说有道高僧……清行僧回想淡言大师的举止,还真不算;

但要说同道好友……清行僧再想冯紫英来时的样子,还真是。

李盈时刻注意清行僧的脸色,忽然道:“难道淡言大师跟冯紫英真的是好友?”

“完全不认识。”清行僧断然否认。

“我觉得也不该认识,都是那姓冯的胡乱攀扯,呵,说不定连冯紫英的名字都是假的呢。”李盈笑笑:“不提他了,这场法事,能做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