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薛家进京的真实理由:宝钗进宫待选?薛蟠躲官司?还是另有目的?(1 / 1)

和林黛玉进贾府的高调不同,薛宝钗进贾府非常低调。林黛玉实则受到了王夫人的冷落,那么,薛宝钗进贾府又藏有何玄机呢?

曹公运笔手法高超,灵巧缥缈如处云端。林黛玉进贾府,洋洋洒洒上万字,热闹之下却有阵阵寒意。与之对比的薛宝钗第一次进贾府,却一个字没有,形成极大落差。这样的手法却实在地突出了两个人的对比:林黛玉只能自己一个人面对一切,而薛宝钗只需要跟在母亲和哥哥身后就可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人的对比贯穿本书,而曹公起笔时,便将此对比如此强烈地展现出来。

先来看看宝钗随母兄进贾府的描写:

当王夫人得知薛家人到来后,喜的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相见很是高兴,王夫人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这里突出了王夫人的热情,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冷落形成对比。

钗黛二人进贾府文字上的巨大反差,还藏有宝钗进贾府的缘由,关于这点,曹公深藏其意。

林黛玉进贾府只给了一个原因,就是贾母遣人接的,林黛玉“原不忍弃父而往”,却不得不“抛父进京都”。

薛宝钗进京的原因看似没写,却又借薛蟠之事描写了很多,文字间意思闪烁,让人难以琢磨。而曹公正是通过这样隐晦的手法,表现出了社会人事关系的真实面:表面看有很多理由,真实的理由却总被故意隐藏。

通过曹公的文字,我们来窥探一下薛宝钗进贾府的真实原因。

第一次提到薛家进京,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三回,末尾写到:“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这个时间节点很有意思,刚好是林黛玉进了贾府后,薛家便露出进京的意思了。原因是薛蟠打死了人,进京是躲避官司的。但这里有一个疑问:薛蟠不用进京,也没人拿他进衙门,又何须上京躲避呢?

到了第四回,贾雨村审案,原告明确说告了一年的状无人作主。就是说,薛蟠的人命官司一年了,被告就是拿不来的,也证明薛蟠不用进京躲避官司。

门子说出的薛家进京的情况又有不同,他说“这薛公子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这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谁知闹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事实上薛蟠打死人已经一年了,在第四回官司了结时,薛家才到贾府,说明门子讲出的情况也是假的。

从薛家的视角说到进京理由时,书中更是含含糊糊给出了三条总结四点理由:一是宝钗进宫待选,这个到后面就没下文了;二是望亲;三是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这条后又写“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的理由。要知道,曹公字词精准,这一段写得含糊其辞,实则是他故意使用的手法,这样的手法就是在暗示这些理由都是当事人编造的搪塞人的理由。说谎的人言辞不顺畅,曹公下笔就表现出了这一点。也表明一个事实,诸多谎言必有要掩盖的真相。

薛家在京都有几处房舍,薛蟠意思提前收拾了好住,但薛姨妈却执意要住进贾府,就此,母子两人出现分歧,最后薛姨妈让薛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自己要带了薛宝钗去贾府住,薛蟠这才让步跟着母亲去到贾府。

那么,曹公花如此笔墨表现母子两人的分歧,是否另藏意思呢?设想,王夫人清楚贾母接了林黛玉来有许配宝玉的意思,而王夫人不乐意此门亲事,她是否会想到接薛宝钗进贾府争亲呢?刚好薛蟠的官司又给了薛家进京的理由,在贾母面前,王夫人和薛家自然会极力掩饰带宝钗进贾府的真实意图。薛姨妈不便将进京的真实理由告诉薛蟠,所以才有母子关于哪里住的分歧。

此逻辑显然是通的,照此分析,林黛玉进了贾府后,王夫人便立刻安排了薛宝钗进贾府的事。长辈为了宝玉的亲事,实则在林黛玉进贾府时就已经形成了贾母和王夫人两派意见。照此逻辑,也就能解释王夫人为何刻意冷落刚进贾府的林黛玉,还告诫她不要招惹宝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