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 2)

扫完地,他要回去念经给小主子了。

愿他的小主子来世,拥有这天下一切好的。

没有人比小主子更配了。

他哪怕再卑微也没关系。

只是,不要再当阉人了……

他半点儿也不去看内心的妄念。

他垂头,只顾扫地。

十月三十日,先帝后妃淑惠太妃薨逝。

淑惠太妃乃太后亲妹,平日里也多有往来,闻得此消息,太后难免悲恸。

于第二日,康熙便奉太后自畅春园回宫。

因淑惠太妃薨逝之事,康熙决定辍朝三日,并亲自到淑惠妃灵前奠酒。

太后去见了自己妹妹,见自己妹妹躺在棺木里,衰老不堪,不由叹息不已。

“我还记得她年轻时的模样,多么活泼伶俐。可如今,她却已经去了……”

她叹息道:“我大抵也要去了吧……”

康熙请道:“还请皇额娘不要说这样的话,这是在伤儿子的心。”

“你瞧瞧,她已经老了。”太后悲伤的看着他,“我也已经老了,牙齿动摇不已。脱落了的,倒不痛。没脱落的,疼痛难忍。可知没多少岁数可活了。”

康熙闻言,回道:“皇额娘圣寿已逾七旬,您的孙子和曾孙加起来上百人。如今,你的孙子里,也有须发白的,牙齿将落的。您得享高年,牙齿动摇脱落太过正常。”

康熙笑道:“再说了,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您福泽绵长的吉兆。”

太后闻言,笑道:“你这话说得,哪个老人听了不心生欢喜。”

见太后不像刚刚那么耿耿于怀。

康熙心中松了一口气,笑着,侍奉太后下去歇息。

葬礼中,刑部题内阁学士兼管光禄寺卿事马良,因淑惠妃灵前供设祭品之事不敬慎办理,而被革职。

最后康熙罚他上枷标明罪状,示众两个月,并且鞭一百。

工部尚书满笃与侍郎马进泰,因其所在的衙门在备办灵床等物之事,不加详慎、殊属不合,而各降二级调用。

内务府总管赫奕,和总管事马齐,因在陈设祭器祭品时,没有遂一详阅而被降一级和罚俸一年。

这几人中,富察.马齐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就举荐了胤禩。

而其他几人,马良、满笃、马进泰、赫舍里.赫意,私下与胤禩多有来往,是与胤禩交好中大臣的一员。

这等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而康熙却选择了重罚。

一时间,百官闹不清楚,这到底是康熙在敲打他们,还是真的因为他们办事不力,又或是因为他确实喜怒无常。

因为不论怎么看,好像哪种都说的过去。

朝中上下,越发谨慎。

胤祯在胤禩几人的劝告下,也逐渐进宫向乌玛禄请安,偶有闲聊几句。

只是,两母子的关系再回不到从前。

乌玛禄也并不打算补救。

在淑惠太妃的葬礼中,乌玛禄也依例出席。

众人对这淑惠太妃其实并没有太多往来,但毕竟是葬礼,每人脸上还是有所哀色。

等一切结束,她走出屋门。

紫禁城中,下了厚厚一层雪。

年年大雪,年年都好似要埋了这座紫禁城一样。

乌玛禄伸出手,雪花落在她的掌心,很快融化成水。

尹双儿静静陪在乌玛禄身边。

乌玛禄仰首看了会儿天,头顶突兀被纸伞遮盖,雪花落不到她身上。

她茫茫然的回头。

康熙站在她身旁:“回吧。”

他嘀咕道:“你身边的宫人太不知事,下这样的雪,都不知为你撑一把伞。”

乌玛禄张口想要说,是她让他们不要撑的,她想要看天,看雪,在雪中漫步。

最后,她只是轻轻的叹息一声,说道:“多谢。”

“我送你回去。”

“好。”

行至半路,康熙道:“此生同淋雪,也算共白头。”

乌玛禄抬头看向他,静静的笑着,然后说:“我与你,本就已白头。”

康熙有些恍惚:“是啊……”

他与她,早就有了白发,本就算得上白头偕老。

他不再说话。

乌玛禄也许该问一句,他想要的白头,到底是和谁,才如此念念不忘。

但她什么都没有问。

两人并行。

雪地脚印蜿蜒。

康熙把她送回去后,才回乾清宫。

无人知晓,他在雪中这一路,想的到底是,他与她,总算白头偕老。还是在想当年与他同淋雪的二人。

春秋已逝,好景不常,人心总是,蛇吞象。

十一月二十八日,石答应生皇二十三子。

康熙进为常在。

年末,静姝和十四福晋进来请安,顺带送进宫不少东西。

乌玛禄也回了不少东西。

末了,乌玛禄让尹双儿将康熙早些年赏的两件半新不旧的斗篷取来,一人分了件。

那掐金线的斗篷,可是上好的皮毛。

几人说了会儿话,静姝笑道:“等过几日除夕宴,我带着孩子们再好好的拜见您。”

乌玛禄笑道:“行,我就不留你们了。”

过得几日,喜宝才入宫,奉上了些金银首饰。

乌玛禄又给了她一副点翠的妆面。

喜宝笑道:“我就知道德妈妈对我最好。”

她哼道:“四嫂的斗篷,我才不羡慕呢。”

乌玛禄好笑的看着她:“我就知道你要称亏,这不给你备着了吗。”

乌玛禄虽回的东西不一样,但价却是一样的。

免得各个都觉着她偏心。

除夕宴当天,宫中好好的热闹了一番。

乌拉那拉静姝和十四福晋以及喜宝带着孩子,俱围在乌玛禄身边。

好不热闹。

孩子们在一旁聚着做游戏,大人们围一起说说闹闹。

儿女成群,子孙满堂。

几人说着话,倒也算亲昵。

乌玛禄神情柔和的看着这一幕。

屋外大雪,满兆丰年。

公元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

再废太子之后,东宫位虚,诸臣以为不妥,屡有向康熙谏言早立太子。

不止有请复立废太子胤礽者,也有请立八贝勒胤禩的。

但康熙俱不置可否,留中不发。

无人知道这位帝王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整个朝堂如一触即炸的火药桶,而里间人茫然不觉,还在往里面疯狂添油。

胤禩越发礼贤下士,胤禟、胤?为其造势,胤祯亦在中间相助。

酒席宴会,谈笑风生。

日复一日,越来越多的大臣和胤禩相交,成了众人眼中八爷党的一员。

众人在这纸醉金迷,醉生梦死间,浑然忘了,一切烈火烹花,终究只是虚妄。

那蜃气幻化出的亭台楼阁,崩塌那一日,只会快到让人猝不及防。

胤禛如今只想着独善其身,他早已不和胤禩他们来往,即便和胤祺、胤佑,也常常不见面。

他偶尔只和胤祥相聚。

胤祥没有爵位,也无什么人和他来往。

胤禛自可放心的和他来往——胤禛从前暗中责怪自己皇父不给十三爵位,如今倒觉出两分好了。

胤祥虽因腿疾而不能外出,却不是个自甘堕落的人,他在家中常翻书。

胤禛每每办妥一件政事,和胤祥说完后,胤祥会多加考虑,若是他会怎么做。

探讨时,胤祥所言常令胤禛茅塞顿开。

胤禛叹道:“你比我聪明,手段比我软。倒有些和老八相像了。”

胤禛早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我做起事来,总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常让他们对我多有怨言。”

胤祥却笑着安慰道:“四哥本性如此。”

他吟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若有一点改了,那便不是四哥了。”

他笑道:“如我这样的人,也是因为四哥有那样的品行,所以四哥才没有像别人那样,因为外物或亲近或疏远我。而是始终待我如一。”

胤祥说到这里,鼻子有些酸。

他不擅长理财经商,家中又无亲族帮衬,倒时不时的有人来他府上谈些银钱。

这些年来,皇父允他年年向内务府支取银钱,以作开支。

如今只有废太子、十二贝子胤祹以及他,还在从内务府支取银钱。

有的时候,他难免会觉得脸上挂不住,可他也没有法子。只能厚着脸皮,年复一年的在内务府支取银钱。

即便如此,依旧入不敷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