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向导难觅(上)(1 / 2)

翌日早食后,张骞与桥秉几人按约定在驿馆门口等待郡府门下的接应。

之后要去往陇西治所狄道所辖的羌民居住地。

但桥秉却想起来昨日的盗贼之事,以及书具店主对他说过的话。

“可千万别去那些羌民居所闲逛啊。”

归化汉地的羌民尚且如此,域外的还能友好吗?

还有羌地雪山,没有前世那般的青藏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绝不会是桥秉记忆中的坦途大道,原本是什么模样,根本就不敢想。

他越发觉得自己想的太天真了,天真地认为自己能改变历史。

用着一副原本应该死在第一次出使西域队伍途中的无名小卒的身躯。

张骞见桥秉脸色难看,当然明白是什么原因,于是宽慰桥秉道,

“连承兄,尘埃还未落定,何必杞人忧天呢?而且之后虽千难万阻,但千里积于跬步,若是找到熟知南道的向导,就迈出了第一步,”

“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张骞宽慰期间,桥秉一直看着他。说罢,张骞反倒自己冒出来一个问题。

若是找不到这样的向导该怎么办?

张骞心中苦笑,连他自己都没有把握,还装作心安地鼓励别人。

说给宽慰桥秉的话,何尝又不是来宽慰自己的呢?

但桥秉却没有多问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张骞,点了点头算作应答。

这边,郡府门下也带着一队人马到达了驿馆门口。

不过这次就不像上次一样有车驾仪仗了。

但这次的随从竟佩戴武器和身甲,颇为震慑人。

“使君不必惊慌,此去羌民居所,带些侍从是必要的。”

互相行礼道早之后,张骞几人也上马与门下同行。

此去往目的地,是从张骞等住所以东,途中过滥水,脚程也有个八里路,所以要一早出发。

“门下掾,带这么些随从去会不会有点太威武了?”

门下只能解释道:“使君不太了解这些羌人,他们不像汉人,不多带些侍从说不准有什么变故,到时候若是使君受害,掉脑袋的可是吾等啊。”

“使君且心安,这种情况我会全力避免的。”

听到门下这么说,张骞也不再多问,转而询问起昨日和太守所提之事。

也就是那日渡船后,张骞向老船夫询问其及其二父的姓名。

昨日会见太守时也顺便提了,能否帮其找寻两位老者,或者他们的埋骨之处。

门下闻言只是笑着应付道,

“这些事,应该交给户曹来管,使君就不要再操心了。”

……

留何乡

乡啬夫这两日茶饭不思,只因为洮乡那边又抓到了羌人盗贼。

而他所辖的留何乡便是狄道管辖羌人最多的区域。

不出意外,这一段时间必然要和洮乡做各种交接,万一还惊动了上边贼曹,他这辈子别想翻身了。

在这留何乡当的是个苦差,隔三差五就会有羌民作乱的事情,来这任上的基本都是被排挤的。

以前还能用点武力解决,现在这些羌民,越动用武力越反叛。

昨日晚上洮乡的缉令就送过来了,作案的贼头经审讯,名为日渥布吉,户曹处还没查出来是不是他留何乡的人。

另外还有没捉拿归案的,也让留何这边核对一下人口。

得,又得去跟那些羌民打交道了。

正愁着人,这会儿一个门吏又匆匆忙忙跑进来,气都接不上一口。

“赵公,赵公,郡府那边来人了,”

“乡佐已经过去先顶住了,赵公,这下该怎么办啊?”

啬夫心说,休矣。

上面怎么这么快就查过来了?

“赶紧再找些人,什么乡史亭长都行把人给我拦住!我去找三老。”

“赶快!”

......

张骞这道,来了一众乡佐乡史,亭长这些小吏。

一路上东拉西扯,讲他们这些乡吏如何不容易,羌民如何叛逆,尽是些里里外外鸡毛蒜皮之事。

张骞和门下几次询问这留何乡的啬夫三老,却总被乡吏们叉开话题。

而桥秉则是观察起了这留何乡羌民的居处。

这里的街坊布局并不规整,给人以错落之感。

房屋则跟汉民完全不同,多为碉房,石房。

街道也不像北门大街那样有商业气息,空气中反而是有一股的羊骚味。

听说羌人以牧羊为业,这从他们的名称“羌”字便能看出来。

路途旁边也看不见人,只不过远处的田亩里有些许人影,但样貌穿着都模糊不清。

门下这边,终于是受不了这些聒言噪语,让那乡佐立即领众人去乡啬夫处或者三老处。

而乡佐却是踟蹰之意,还想让一旁的亭长过来顶包。

门下见自己被这般糊弄,怒火中烧,厉言道:“你这犬吏若是这般阻挠公务于我,郡府到时让你连那两石公粮都吃不上!只得跟这些羌民同居一所!”

“再唼哫两声,掾公我保准上述,一一应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