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457(1 / 2)

刚才听李藿说在缯县城下许卢秋一诺,孔伯渊就知他会有此一问,是以立刻道:

“换做南亭侯府惨事之前,谁信孙世伯能行毒杀的鬼蜮伎俩?更遑论亲自操刀对着无力反抗的敌军劈砍一夜?他对卢秋临阵倒戈衔恨至此,也是情理之中。正合‘利不苟就,害不苟去1’之意。

孙世伯也曾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i],直而不肆,光而不耀。2’之人,若单论信义,他也只是囿于宗室的身份,不如你李白驹闻达于野而已!你李氏在费县有如今的积累,正是他行事素来光明磊落的佐证。

白驹,听为兄一句劝,虽你许卢秋那一诺时并不知道南亭侯府之事,可以你李氏得南亭侯府庇佑这么多年的立场,是绝不能对南亭侯府开这个口的!”

闻言,李藿深吸一口气,“我要助卢氏脱困,非是要扬我个人一诺千金的清名,更不是我李藿忘恩负义!实是南晋飞军乃是从泰山郡一路来此!

他们这一路上途径多少县?费县这样为南亭侯府和孔氏领着上下一心的地方尚有卢氏倒戈,焉知那些素日便要勾心斗角的县里,这样的举棋不定的世家还有几多?

如果任由南亭侯府和县里这样快速且彻底的覆灭了卢氏,只会把他们彻底推到大吴的对立面。介时便是南晋事败,他们为求自保一定会倒向桓楚——泰山郡来此有两条直道、最少途径六个县,其中一条可是跟桓楚豫州接壤的啊!”

“泰山郡?羊氏?”这件事孔小宗长等人不往外说,孔伯渊还真是不知道!

李藿也没想到他当费县“包打听”用的孔伯渊,竟然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事情。

他赶紧把李清在县衙遇见羊七郎的前后都说了,跪直的孔伯渊听完,瞠目结舌的跌坐回原处,突兀的打了个激灵:

当年迎亲的时候,他去过泰山郡,那里目之所及,都是羊氏的土地、羊氏的农奴……

“羊氏这么大的家业……该是舍不得倒向桓楚的……陛下,应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鸣大放的处置羊氏……”孔伯渊这样说的理由,昨夜华静已经跟李藿谈论过。

是以李藿沉沉点头,“对,就是为了让羊氏等世家一直‘舍不得’,卢氏这里我们才不能先于陛下做出决断!必须给陛下留下足够的进退余地。”

见眉头紧锁的孔伯渊不再劝自己,李藿又问:“南亭侯何时出殡?”

“后日。”

“如此,明日一早我亲去南亭侯府道恼。”如果不是李藿这两天不在费县,他应该头一天就去的。

一听这话音儿,孔伯渊就知道李藿又要迎难直上。

他抿嘴想了一会儿后,一咬牙:“我与世子还算熟识,我陪你去。”

明白他是怕自己在南亭侯府一句话没说明白,叫余恨未消的孙三郎当场砍了,李藿起身一揖到地,“伯渊放心,若事有不成,我不会强求。”

说完,李藿便要告辞。

孔伯渊送他上车后,在大门口顶着徐徐远去的牛车站了片刻,突然对自家门子道:“备车。回主宅。”

如果这次的事儿李藿能办得南亭侯府、裴嵇双方都愿意放卢氏一马,那么卢氏就不会彻底倒下。如此,作为卢氏正经姻亲的孔氏,便不能像现在这样彻底袖手旁观。

他得立刻回去提醒孔小宗长,在适当的时候接济那些被关在大牢里的卢氏族人一二,以维系两家的关系。

出了孔伯渊家,李藿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县衙。

他这一趟还真没白去,最起码明白了差点为国捐躯的裴嵇得了孙三郎的青眼,双方已经有了一致的利益走向。

那么,为了不丢掉南亭侯府的援手,裴嵇势必不会轻易在卢氏的事儿上吐口了……

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车上,阻力变大的李藿一筹莫展。

……

怎么办呢?

如果……是小娘在此,她会怎么做呢?

……

眉头紧皱的李藿难免追忆了下以前妹子是怎么应付这样的难题的。

旋即,他发现,小娘起家的这十多年,走得特别顺利。

好像除了那个失心疯的羊九娘,在费县几乎就没有遇到过称得上阻力的人。

是她的幸运么?

不……

不对!

从她与范生第一次因素鸡开始谈合作,李藿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头至尾看着小娘如何行事。

当年,恐怕只有李清给萦芯推荐了有南亭侯府做靠山的范生,算是她的幸运。

此后,都是她直接或者间接的引领着范生,一步一步避开或者拉拢本地这些可能会倾覆李氏的势力……

……

避开或者拉拢……

李藿要做的事情,是避不开南亭侯府的,但是他可以拉拢跟南亭侯府合作的裴嵇,让他在卢氏的事上恢复中立的立场……

要怎么做呢?

……

李藿在县衙侧门下车的时候,还没想通要如何拉拢裴嵇,倒是正遇到甘松背着个药箱面色沉沉的往出走。

两人简单见礼后,李藿下意识问道:“可是裴掾佐伤情反复了?”

甘松抿嘴盯着他一会儿,又回头对送他出来的衙丁道:“留步吧。”

县衙里如今人手少,这衙丁也挺忙的,见二人要谈话就回了县衙。

甘松便把李藿拉回牛车边低声道:“裴掾佐是有些伤重高热,针过便见好了。倒是……倒是裴掾佐还让我去牢里,给一个羊氏郎君医治断腿……”

牢里?羊氏郎君?

抓住了甘松话里的重点,李藿两眼晶亮的问:“泰山羊氏的?”

甘松点点头。

“可知是行几?”李藿继续追问。 “……行七。”其实甘松还真不认识羊七郎,呛不住羊七郎身边有个以为自家郎君的名头可以让这个大夫全力救治的书童,春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