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到任的孟加拉总督,沃伦-黑斯廷斯(1 / 2)

1771年底,孟加拉大饥荒的消息传回了伦敦。

1772年初,《伦敦邮报》发表了一系列揭露孟加拉大饥荒触目惊心状况的报道,4月,德布里特先生目击灾荒一线的描写,在《绅士杂志》上传递给了他伦敦的读者。

到这一年晚些时候,更多的文章、小册子、书刊发信,揭露孟加拉大饥荒的死亡具体人数,印度成了伦敦“每日各大报纸的必谈话题”。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舆论呼声越来越高。

一部名叫《大富翁》的讽刺喜剧,更是将这个热点推到了热搜最高。

其中一个情节是螨虫的助理塔奇特解释了螨虫及其伙伴如何发财:

“塔奇特:我们狡猾地蚕食土著的土地,一点一点地加固要塞工事,直到我们变得极其强大,让土著拿我们没办法。然后我们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家园,夺取他们的金钱和珠宝。

市长:塔奇特先生,你难道不觉得,我们那么做有点不文明?

塔奇特:哦,才不会呢!那些印度人比鞑靼人或者土耳其人也好不了多少。

市长:不,不,塔奇特先生;恰恰相反,与他们相比,我们才是鞑靼人。”

这些小册子绘声绘色地揭露,英国殖民军人是怎么把印度人吊起来打,逼问他家中财宝的藏处;有一部分人开始反问,这是不是种族灭绝,与野蛮人比起来,自诩文明的英国人更加野蛮。而更大一部分攻击则是集中在了:

这群从印度回来的暴发户们,是怎么通过巨额的财产与没落贵族联姻,然后通过贿赂选民参加议会选举,最后一跃成为了高尚的贵族议员、绅士。

一些从印度归来的暴发户通过撰写回忆录,充当“吹哨人”,虽然文中所讲的恶行,他自己一个也没少做,还从中赚取了不少钱。现在摇身一变,站在道德制高点,成了“揭露恶行”正义的一方。

这种攻击明显是针对罗伯特-克莱武的。

印度人是死是活,仍然没人管。

不过由于这场舆论风波,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开始暴跌。

1772年6月8日,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福代斯的苏格兰银行家从他的办公室销声匿迹,只留下了55万英镑的巨额债务(银行家卷钱跑路是个传统),“卷钱带着小姨子跑了”,他的福代斯银行随之宣布破产。一周之后,一家投资购买了大量东印度股票的机构艾尔银行业关门大吉——一场金融危机从英格兰展开,席卷整个欧洲。

随后的一周,北海对岸偷偷购买了英国东印度股票好做投机买卖的荷兰银行倒闭了,两周之内,又有十家欧洲银行倒闭——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欧洲三十几家银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

这场金融危机波及广泛,在北美新殖民地的弗吉尼亚,有人破产自杀。连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主席也赔得底儿掉。

6月份,大卫-休谟甚至写信给亚当斯密:“我们的处境非常不妙,你确定这些事情不会影响你的理论?——你的某些章节(《国富论》)要不要改改?”

英格兰银行开始更加谨慎地给东印度公司放贷,它自己都快自身难保了——这导致了紧缩,加上饥荒导致孟加拉的年成不好,东印度公司收不上来土地税,更加举步维艰。

英国人自己陷入了经济危机,议会开始为是否出钱救市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政府肯定还是不会任由东印度公司倒闭——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了,谁肯放弃印度这块肥肉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