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出师权相毕命同尽太尉知非23(1 / 1)

却说太傅司马越拒绝刘琨,并不是猜忌外族,实际上是因为青州都督苟晞与司马越有嫌隙,(见二十一回)。司马越担心他趁机作乱,袭占并州,于是让刘琨坚守本镇,不得妄动。刘琨只得奉命行事,送回了拓跋猗卢。那汉兵一起逼近洛阳,只进不退,洛阳城内,粮食空虚,士兵和百姓都疲惫不堪,眼看是无法抵御外敌。太傅司马越于是向四方传发檄文,征兵前来救援。前些日子拒绝刘琨,此时为何又征兵?怀帝还当面告诉使者说:“替我告诉各镇,现在还可以救援,再迟就来不及了。”可怜又可叹!哪知朝廷的使者四处派出,大多不肯响应征召。只有征南将军山简,差遣督护王万,带兵前来救援,到了涅阳,被流寇王如拦截攻击一阵,士兵都溃散了。王如尚且不能抵挡,怎能抵御汉军。王如反而与党徒严嶷、侯脱等人,大肆抢掠汉淝,进逼襄阳。荆州刺史王澄,召集各军,打算奔赴国难。前锋走到宜城,听说襄阳被困,并且有失陷的消息,不由得胆怯折回。汉将石勒,率领部众渡过黄河,将要前往南阳,王如等人不愿意迎接石勒,在襄城堵截,顿时触怒了石勒,调兵袭击,把贼党一万多人,全部擒获。侯脱被杀,严嶷乞求投降,王如逃走。石勒趁机侵犯掠夺襄阳,攻破江西营垒四十多处,回军驻守襄城。晋朝的太傅司马越,已经失去众人的期望,内心不安,又听说胡寇更加兴盛,警报频频传来,于是身穿军装入宫进见,自己请求讨伐石勒。怀帝悲伤地说:“如今胡虏侵犯逼近京城郊外,王室动荡不安,没有人有坚定的意志,朝廷和国家,只依靠您一人维持,您为什么要远去,使根本孤立呢?”司马越回答道:“臣如今率领众人出征,期望能消灭贼寇,贼寇如果能被消灭,国家的威风可以重振,四方的进贡自然会流通。如果守在京城,坐等困窘,恐怕贼寇的气焰四处逼近,祸患会更加严重。”(看你如何灭贼?)怀帝也不愿意苦苦挽留,听任司马越出征。司马越于是留下妃子裴氏,和世子司马毗以及龙骧将军李恽、右卫将军何伦,守卫京城,监察宫廷。任命长史潘滔为河南尹,总管留守事宜。于是调集士兵四万人,当天出发,并请求以行台随军,就用王衍作为军司,朝廷中有声望的贤臣,都作为辅佐官吏,名将强兵,都归入军府,只留下几个没有名声的朝士,已经年老的将领,留在京城,侍奉皇帝。府库没有钱财,粮仓没有粮食,饥荒日益严重,盗贼公然行动。诸位!试想这一座空空荡荡的洛阳城,就算天下太平,也不能支撑过去,何况是四周多有敌寇,群盗交相侵犯,哪里还能保全呢?是谁造成的?是谁让事情变成这样?司马越向东出兵屯驻项城,自己兼任豫州牧,任命豫州刺史冯嵩为左司马,又向各处传发檄文,大致说:

皇纲失去控制,国家多灾多难。我以微弱的才能,担当重大责任,近来胡寇向内逼迫,偏将失利,帝王的家乡变成了敌寇的地方,文明地区几乎变成了异域。朝廷上下,为此忧虑恐惧,都是因为诸侯拖延,才导致这场灾难。(还要归咎于他人。)挽起衣袖忘了穿鞋,讨伐已经晚了,人们都秉持本心,没有不义愤填膺的,应当召集会合众人,等待作战防守的准备,宗庙和皇上,依赖大家匡救,这正是忠臣战士效诚的时候。檄文到达之日,就希望大家闻风奋发,不要再迟疑!

这种檄文,传发出去,并没有听说有一州一郡,起兵响应,大约是被看作废纸,都被扔到废弃的字篓中了。怀帝因为司马越已经出征,得以离开这眼中钉,总算可以自由行动,哪知何伦等人比司马越更凶,日夜监察,几乎把怀帝看作罪犯一样,丝毫不放松。东平王司马楙,当时改封为竟陵王,没有从军,于是秘密禀报怀帝,谋划派遣卫士夜里袭击何伦。偏偏卫士都是何伦的耳目,不听从皇帝的命令,反而先去报告何伦。何伦竟然带着剑入宫,逼迫怀帝交出主谋。怀帝急得没办法,只好把罪责推给司马楙。何伦于是出宫抓捕司马楙,幸好司马楙已经得知风声,逃到别的地方,才得以幸免。此前汉兵日益逼近,朝廷商议大多想要迁都避难,只有王衍一再劝阻,并且出卖车牛,表示不会迁移。到这时扬州都督周馥,又上书朝廷,请求迁都寿春,太傅司马越得知周馥的上书,说周馥不先向自己报告,竟敢直接陈请,禁不住怒火中烧,怒气大发,立即下达了一道军符,命令淮南太守裴硕,与周馥一同入京,周馥料想触怒了司马越,不肯马上动身,只让裴硕率兵先进。裴硕假称接受了司马越的密令,率兵袭击周馥,反而被周馥打败,于是退守东城,派人到建业求救。琅琊王司马睿,总认为是周馥违抗命令,立即派遣扬威将军甘卓等人,前往攻打寿春。周馥的部众溃散,周馥也向北逃走。豫州都督新蔡王司马确,是太傅司马越的侄子,即司马腾的儿子。镇守许昌,当即派兵拦截周馥,将他拘捕,周馥含恨而死。(谁叫你多嘴?)不久石勒攻打许昌,司马确出兵抵御,走到南顿,正赶上石勒率领部众杀来,矛戟像树林一样,士卒像蚂蚁一样,吓得司马确的军队面面相觑,脸色大变,不等交战,先已逃跑。司马确还想禁止溃散的士兵,与敌军决一胜负,哪知部下已经急于逃命,不肯听从命令。胡虏却抢先急进,毫不留情,一阵乱砍,丢掉了许多性命。就是新蔡王司马确,也做了刀下鬼。(可为周馥出气。)石勒扫平司马确的军队,于是进兵攻陷许昌,杀死平东将军王康,占据了城池。

许昌一失,洛阳更加危险,怀帝睡不好吃不香,还天天传下手诏,命令河北各镇将领,星夜入京救援。青州都督苟晞,接受诏书,便对众人扬言说:“司马元超,(司马越字元超。)做丞相不道,使天下混乱,我苟道将怎肯听从不义的命令?汉代的韩信不忍心为小恩小惠所动,最终死在妇人手中,如今我为国家考虑,只有尊奉王室,入京诛杀国贼,与各位君子共同建立大功,区区小忠,何足挂齿呢?”说着,就让记室代笔起草檄文,通告各州,宣扬自己的功劳,陈述司马越的罪状。当有人把消息传到京城,怀帝得到消息,又手诏催促,抚慰勉励十分殷切。苟晞于是向各州传发檄文,约定一起勤王。恰好汉将王弥,派遣左长史曹嶷,代理安东将军的事务,向东攻略青州。曹嶷攻破琅琊,进入齐地,连营几十里,进逼临淄。苟晞登上城墙远望,很有惧色。等到曹嶷的部众靠近城池,才指挥军队出战,幸好打了胜仗。曹嶷边退边进,苟晞边战边守。过了十天,苟晞挑选精锐,开城大战。没想到大风突然刮起,尘土飞扬,曹嶷的军队正处于上风,顺势猛扑,苟晞无法招架,于是溃败,弃城逃走。弟弟苟纯也跟随苟晞出逃,一同前往高平。随后收集招募士兵,又得到几千人。恰好得到怀帝的密敕,命令苟晞讨伐司马越,苟晞也听说河南尹潘滔和尚书刘望等人,向司马越诬陷自己,于是再次上表说:

接到手诏,肝肠寸断。东海王司马越,以宗室大臣的身份执掌朝政,任用奸邪之人,宠信树立奸党,以至于前长史潘滔,从事中郎毕邈,主簿郭象等人操纵大权,刑罚赏赐由自己决定。尚书何绥,中书令缪播,太仆缪胤,都是由圣上诏书亲自提拔,而潘滔等人胡乱诬陷,致使他们遭受重刑,带着军队逼近宫廷,诛杀讨伐皇后的弟弟,剪除宫廷侍卫,私自树立党羽,招诱逃亡的人,又丢失州郡,王道被阻隔,地方的进贡断绝,宗庙缺少祭祀的供奉,圣上有缺粮的忧患。征东将军周馥,豫州刺史冯嵩,前北中郎将裴宪,都因为朝廷空虚,权臣专制,祸事即将发生,担心就在旦夕之间,各自率领兵马,迎接皇上的车驾,想要兴隆王室,以尽臣子的礼节。而潘滔、毕邈等人劫持司马越出关,假立行台,逼迫迁移公卿,擅自发布诏令,放纵士兵抢掠,侵吞百姓的财物,路上堆满尸体,田野白骨遍地,于是使得地方官员失去职责,城邑萧条。淮水、豫州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臣虽然愤怒,困守在东方,自从接到明诏,三军振奋,打算立即整顿军队长驱直入,直接到达项城,让司马越叩头归还政权,斩杀送来潘滔等人,然后彰显正义之举,再清除胡虏,恭敬地呈上表章让您知晓。

怀帝得到苟晞的表章后,天天盼望苟晞出兵到项城,削除司马越的权力,偏偏是望眼欲穿,苟晞还未到达。苟晞也不是忠臣,何必盼望他?当时已经是永嘉五年仲春,怀帝近有司马越党羽的忧虑,外有汉寇的担忧,整天对着花流泪,望着树怀人。司马越的党羽何伦等人,倚仗权势作威作福,形同盗贼,曾经纵兵劫掠官员的家,甚至广平、武安两位公主的私宅,(两位公主是晋武帝的女儿。)也遭到蹂躏。怀帝忍无可忍,于是再次赐诏书给苟晞,一份用纸写,一份用白绢写,诏书说:

太傅信任奸佞,拥兵专权,对内不遵守皇法,对外不协同各方州郡,于是使得戎狄充斥,所到之处残暴。留军何伦,抢掠宫廷寺庙,劫持公主,杀害贤士,扰乱天下,不可忍闻。虽然说是亲属,也应当表明九伐之罪。诏书到达之日,应当向天下宣告,率领众人一起行动。齐桓公、晋文公的功绩,全部托付给您,希望您考虑周全,善于建立宏大的战略,道路阻塞所以用白绢写,亲手笔迹示意。苟晞接到诏书后,于是派遣征虏将军王赞为先锋,带着副将陈午等人,约定日期赶赴项城,并遣回朝廷使者,附上表章进呈。大致说:接到诏书委任臣征讨,用齐桓公、晋文公来作比喻,纸书和白绢都有,臣恭敬地阅读后跪地感叹,心情惶恐不安。自从近来宰相专权,依靠奸邪之人,在朝内擅自作威,在朝外残害百姓,假传诏书擅自征伐,图谋不轨,放纵士兵抢掠,侵犯宫廷寺庙。前司隶校尉刘暾,御史中丞温畿,右将军杜育,都受到攻击劫掠。广平、武安公主,是先帝的后代,都被逼迫侮辱,叛逆的行为暴虐混乱,没有比这更严重的。臣只奉之前的诏书,部署各路军队,已经派遣王赞率领陈午等人,率兵前往项城,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担心让圣上劳心,赶紧上表奏闻。

朝中大臣带着表章返回禀报,走到成皋,不料被巡逻的骑兵截住,把他押到项城,去见太傅司马越。司马越让手下搜查,得到苟晞的表章和诏书,不禁大怒道:“我早就怀疑苟晞往来通使,必定有不轨的事情,如今果然截获,可恨!可恨!”(你自己就守规矩吗?)于是将朝廷使者拘禁,下达檄文数落苟晞的罪行。立即任命从事中郎杨瑁为兖州刺史,让他与徐州刺史裴盾,合兵讨伐苟晞。苟晞秘密派遣骑士进入洛阳,抓捕潘滔。潘滔夜里逃走得以幸免。只有尚书刘曾,侍中程延,被骑士抓获,审讯明白是司马越的私党,一并斩首。

司马越认为不能称心如意,连累了老朋友,而且内外交困,进退两难,不觉忧愤成疾,最终去世。临死时召来王衍,嘱托后事。王衍秘不发丧,只是将司马越的尸体装入棺材,装在车上,打算回东海安葬。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不敢接受,让给襄阳王司马范。司马范是楚王司马玮的儿子,也推辞不肯就任,于是一同护送司马越的灵柩,从项城出发,直接向东海进发。大敌当前,还想从容送丧,真是该死。司马越的死讯传入洛阳,何伦、李恽等人,自知不得众人拥护,又恐怕敌寇骑兵突然到来,不如提前出走,(还算有点良心。)于是侍奉裴妃母子,出都向东行进。城外的士兵和百姓,相继惊慌,多半跟随离去。还有宗室四十八王,也认为强寇即将到来,愿意与何伦、李恽,一同出行避难。都去寻死。于是京城如同被洗劫,只有怀帝和宫女,仍然住着,孤立危险无人帮助,满眼凄凉,自己想到乱离到这种地步,过错实际上在司马越,因此追贬司马越为县王,诏令授予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领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汉将石勒,听说司马越已经病死,立即率领轻骑兵追击,日夜兼程前进。走到苦县宁平城,竟然追上了司马越的灵柩。王衍原本不懂用兵,完全没有防备,就是襄阳王司马范等人,都未曾经历过大敌,彼此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办。还是一位将军钱端,稍微有点主意,指挥士兵,出去抵御石勒的部众。两下交战,大约两三个时辰,石勒的部众非常厉害,任意践踏,无人敢抵挡,钱端最终战死。石勒又指挥铁骑,围住王衍等人。王衍的部众不下数万人,没有一个是敢死之士,再加上统帅无人,号令不统一。大都怀着一个逃跑的念头,你想先逃,我怕落后,自相践踏,堆积的尸体如山。最凶狠的是石勒,发出一声号令,叫骑士从四面攒射,不让王衍等人逃脱。可怜王衍以下的人,只有闭目等死,束手就擒。当下由胡骑冲入,东拉西绑,好像捆猪一样,没有一个遗漏。除了王衍和襄阳王司马范外,比如任城王司马济,是宣帝司马懿的从孙。武陵王司马澹,是琅琊王司马冏的儿子,(见前文。)西河王司马喜,是司马济的从子。梁王司马禧,是司马澹的儿子。齐王司马超,是齐王司马冏的儿子,(见前文。)以及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前豫州刺史刘乔,太傅长史庾呆等人,都被抓住,押入石勒的军营。石勒登上营帐坐下,让王衍等人坐在帐幕下,询问王衍道:“您身为晋朝太尉,为何让晋朝混乱到这种地步?”王衍支吾道:“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心思,不过在朝廷任职,朝中的一切政事,都由亲王执政,就是今日从军,也是由太傅司马越差遣,不得不去。若说到晋室危乱,乃是天意亡晋,把天下交给将军,将军正可顺应天命民心,建国称帝,夺取混乱的国家侮辱灭亡的政权,正在今日。”(卖国求荣,毫无廉耻。)石勒掀须狞笑道:“您年少时入朝为官,一直到白发,身居重要职位,名扬四海,还能说没有做官的心思吗?破坏天下,正是您的罪过,无从抵赖了。”这一番话,说得王衍无言以对,低头羞愧。求荣反而受辱,令人称快。石勒命令左右将王衍扶出去,再向其他人询问。众人都怕死,做出乞求怜悯的样子,只有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不变,在旁边呵斥道:“今日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何必多言!”石勒于是回头对部将孔苌说:“我自从从军以来,东奔西走,足迹遍布半个天下,未曾见过有这样的人物,您认为可以让他存活吗?”孔苌回答道:“他们都是晋室的王公,终究未必为我们所用,不如今天处决了吧。”石勒沉思半晌,才说:“您说的也是。但不可用刀剑加害,让他们得以全尸而终。”说到这里,立即命令将被俘虏的众人,全部驱赶进民舍中,监禁起来。等到半夜,让士兵推倒墙壁,压入室内。覆巢之下,哪还有完好的蛋呢?只有王衍临死呼喊疼痛,凄惨地对众人说:“我们的才能和力量,虽然比不上古人,但若不是崇尚玄虚,能够齐心协力,匡扶王室,应当不至于一同惨遭惨死。”(知道得迟了。)说到“死”字,头顶遇到巨石压下,顿时头破血流,很快就死去了。卖国贼以此为鉴吧。其余人都同时丧命,砌成了一座乱石堆,也分辨不出是谁的尸体,谁的血肉了。就像做了一个石棺。石勒又命人劈开司马越的棺材,焚烧尸骨扬灰,并且宣称道:“扰乱晋朝天下,实在是这个人,我今天为天下泄恨,所以焚烧他的尸骨来告知天地。”王弥的弟弟王璋,在石勒军中,更将路边的尸首,一起焚毁,看到有肥壮的死人,割肉烹食,饱餐一顿,才拔营起行。到了洧仓,正遇上何伦、李恽等人,仓皇奔来,冤家路窄,落入虎口,李恽急忙杀死自己的妻子,逃往广宗,何伦也逃往下邳。晋室的四十八王以及司马越的世子司马毗,都被石勒的部众俘虏,死的多活的少。只有司马越的妻子裴氏,已经年老,没有人注意,当时趁乱逃脱,后来被匪人掠卖,卖到吴姓民家,作为佣人。后来元帝在江东偏安,她才辗转渡江,得到元帝收养,才得以善终。八王之乱,至此结束。小子担心看官忘记,再将八王提出,表明如下:

汝南王司马亮,是宣帝司马懿的儿子,被楚王司马玮所杀。楚王司马玮,是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被贾后所杀。赵王司马伦,是宣帝司马懿的儿子,奉诏赐死。齐王司马冏,是齐王司马攸的儿子,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长沙王司马乂,是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被张方所杀。成都王司马颖,是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被范阳长史刘舆所杀。河间王司马颙,是安平王司马孚的孙子,被南阳部将梁臣所杀。东海王司马越,是高密王司马泰的儿子,病殁在项城,尸体被石勒焚烧。

后人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去掉司马亮与司马玮,列入淮南王司马允及梁王司马肜。(都见前文。)只有《晋书》中八王列传,却是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八人,小子依照史书叙事,当然依照《晋书》。总之,晋室的诸王,好的少,坏的多,八王手握兵权,骄横更甚,后来相继被诛杀,没有一个好结果。司马越虽是善终,最终落得尸骨被焚,妻子被掠,儿子被杀,这也是祖宗留下的谋略,原本就不是忠孝,子孙沿袭成习,不知道忠孝是什么,相互争夺,互不相让。骨肉相残,肝脑涂地,五胡趁机闯入,大闹中原,神州因此沦陷,士大夫都沦为外族统治,难道不可恨?难道不可痛?古人说得好:“了解过去可以预知未来”,像晋朝的往事,确实是后来的借鉴。无奈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是到来,兵权到手,就不顾亲族,自相残杀,甘愿步八王的后尘,情愿将华夏大地,让给别人分割呢。借此事寄托感慨,遗恨无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