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赌命局353(1 / 2)

拓跋遵开口道:“本王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为了保住祖宗的基业。我拓跋鲜卑起事于大鲜卑山嘎仙洞,数百年来以游牧为生,成就了我马上民族。我大魏将士如此勇猛,皆因这游牧的习俗。臣以为,若陛下想成就天下一统,祖辈留下的游牧传统万不能丢。我鲜卑儿女必须保持这血性,才能战无—战无—不胜,所向—所向—”

“所向披靡。”有人提示道。

“对,所向披靡。所向劈了各国,一统中原。”

“好!常山王所言甚是提气。”“常山王所言极是。”“讲得好!”众臣喜笑颜开,点头不已。

“我且问大人,河北诸郡何地可放牧?陇西、渭南何地可放牧?江左诸州何处可放牧?”

“这些地方可耕不可牧,不过要是种上草,或许也能变成牧场。”

“河北诸郡有百万百姓,渭南陇西也有数百万,江左还有数百万。我再问大人,这么多人,需要多少牛羊能喂得饱,大人可曾计算过?陛下若要一统天下,又需要多少牛羊喂饱天下的百姓?”

“陛下哪有那么多牛羊啊!天下之地,宜耕则耕,宜牧则牧,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违背此道则必败矣!”拓跋嗣插上一句,算是声援。

“正是此理。”黄金面具继续,“王爷可知,我大魏的税赋有多少出自于河北诸郡?”

常山王摇摇头。朝廷的税赋与他无任何关系,他自然不关心,不知也属正常。

“十之有九源于河北。河北诸郡,幅员并不辽阔,尚不足朔北的一层,却养活了百万民众,还担负着朝廷的赋税。为何会如此?原因甚是简单,河北产粮。同样一亩地,耕田可养活更多人,这便是陛下推行改草为田国策的主要原因。陛下若要统一华夏,兵卒必不可少,但钱粮更为重要。王师远征,粮草先行,兵法写得甚是明晰,无需我赘言。王爷你口口声声为君分忧,为国请命,实际上却倒行逆施,破坏国策。”

“你一派胡言,我对陛下的忠心,日月—日月—”

“日月可鉴啊”旁边又有人提示着。

“对,我的忠心是日月可鉴。”

“所谓忠心是发乎于心,忠乎于行,嘴上无忠心。”

“你—你这个无耻之徒,含沙—含沙—竟对本王恶语—你看本王不宰了你—”说着,抽出腰间弯刀,对准黄金面具。

拓跋珪从龙座上站起,厉声吓止道:“休得胡来!这是朕的大殿,容不得你放肆。”

“陛下,他真是欺人太甚。”见皇帝没有理会,拓跋遵抬手把刀架到脖子上,“看来,今日只有死于大殿,陛下才知臣的忠心啊!”情绪激愤会使人失去理智,这拓跋遵即是如此,原本是要讨个便宜,却不知不觉赌上了自己的性命。

不过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并非真想死,所谓以死表忠心无非是一种心理要挟,看看他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实际上也是一种赌。

“王爷本不想死,何必以死逼迫自己呢。”

见黄金面具一再发难,拓跋遵已然气急败坏,某一瞬间,他险些结果了自己的性命。“你—你—”他身体颤抖着,弯刀也在脖颈上颤抖着,像是在啃食他的血肉。

“王爷莫急!既然你的忠心日月可鉴,大可向天神起誓,无需自刎。多此一举毫无意义!”

“你是何人?我为何要听你的?”

“我是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王爷指了一条明路。”他此话不假。拓跋遵可拿着刀向上天说几句客套话,真心也好,走过场也罢,总之有个台阶可下,免得把自己逼上绝路。

拓跋遵显然也懂得此人的意图,却心有不甘,恶狠狠地说道:“只要你摘下那面具,本王这就出去起誓。”为求得一丝心理平衡,他这也算是绞尽脑汁了。

那人呆立了片刻,缓缓抬起双手,摘下面具,现出真身。突然,殿外吹来一阵冷风,吹得众人瑟瑟发抖,也将此人的头发吹得凌乱不堪。待他整理好发髻,露出标志性的微笑后,众人这才瞧见他的真容。

“元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