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利诱之365(1 / 2)

策略笃定,元同的第二步开始了。他又是一番慷慨激昂,足足喊了一个时辰,直至众人双眼放金光为止。

元同一条一条,讲得清澈明了,首领虽死,朝廷将保护部落不受他人侵扰;首领拥有的草场、牛羊分给部落众人,其他财物上缴朝廷;钦差留下一名亲信为安抚使,帮助部落恢复生产、垦荒耕田;在族人中选出三人做里长,协助安抚使,他们可多分些草场和牛羊;派人把流民全部寻回,在此垦田,待收获时,草场所有者分得五成粮食;不准与汉人为敌,不准歧视汉人,若有违反者,收回草场和牛羊;鼓励族人与汉人交往,鼓励学习汉话,学习汉人习俗,朝廷给与奖赏。

当然,他又给众人算了一笔账,目的是告诉他们,相比养牛羊,种田的收益更丰。传令官一五一十转译,惊得众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真是天神下入凡间,把草场和牛羊带给他们。

不知何时,有人扑通跪倒在地,指天对地嚎叫着。众人见状,也纷纷跟随,霎时间草原喊声如雷,震得牛羊四散而逃。

墨瞳有些不解,“元同哥,你为何阻止我杀叔孙寡,却让族人杀了他?”

元同答道:“若你杀了他,这些人会开罪于你,并归咎于朝廷。他们杀了他,便把所有罪恶给了他,他们反而会感谢朝廷。”

“这是何意?我听不懂。”

“人性使然!你无需懂,更不要去探究。”

“为何?”

“免得玷污了你的心。”

这句话墨瞳听懂了,元同是在赞许她。她灵动的大眼睛盯着元同,送出绵绵情丝。对视片刻,元同不禁热气升腾,强忍着挤出一丝木讷微笑,眼神随即瞟到了天上,不敢再看那对夺人命的珍珠。

安抚使无视二人传情,干起了担当,虽刚刚被任命,入位倒是迅速。他站了出来,振臂高呼:“钦差英明,吾皇万岁;天神护佑,光耀大魏!”见众人无反应,便又用鲜卑话喊了一遍。

人群再一次沸腾,众人跟着振臂高喊,声音之大,响彻天际。在安抚使的示意下,众人跪倒在地,向元同磕头作揖。按理,这叩首并非对元同本人,而是对钦差,以此表示叩谢天恩,但众人哪有闲情去分辨,谁给牛羊就叩谢谁。

第二步顺利完成,接下来元同可以实施第三步了,这才是他此行的目的。他命人把叔孙寡的肉泥拖到山边,挖了一个坑埋掉,从此这壮汉便以山水为伴,再无需恃强凌弱,为利而奔波了。

元同又命几个里长带着他的随从到草原深处,去寻回那几千流民,在此垦田种麦。好在部落众人只喜欢吃肉,麦种才得以保存下来,时间把握得好,今年还能有一季收获。

元同给拓跋嗣写了一份密信,命人快马送回平城。他在这里杀了一个部落首领,还打着朝廷的旗号,又把叔孙普洛的封地给私分了,那老东西若是知道了,绝不会置之不理。当然,他还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讲给拓跋嗣,并言明必须用叔孙普洛的人头祭国策。如此情势,决不能让叔孙普洛先咬一口。他让拓跋嗣见信后速入宫面圣,如实禀报。

一切安排妥当,元同让族人带路,去看看叔孙普洛去年冬天开垦的耕地。当时这老贼信誓旦旦要开垦数万亩,经过此一遭,他已不相信老贼。快马奔腾向北,整整走了一日,元同的心眼看就要凉透了,这才见到一片耕田。这片耕田不足三千亩,虽已长出麦苗,但不足一尺高,到秋也收不了几粒麦。

放眼望去,一半的耕田已被风沙侵蚀,零星的麦苗随风摇曳,奄奄一息。耕田旁边有一排茅草屋,先期送来的流民便安置于此,拢了一下人数,不足五百人。元同记得,当初金一刀费力从秦国领回两万流民,送给叔孙普洛三千人,其他人如今何在?

望着北方一望无际的大漠,元同深深叹了一口气,“哎!这里风沙大、雨水少,本不适合种麦啊!叔孙老贼这是逆天之举。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老贼,莫怪我元同无情!”

元同在心里暗自较劲,默念着“喜怒哀乐之未发”,但身处此情此景,他确实想发泄一番。元同修行尚可,到底是忍着没发。当然,即便他真要发泄,除了半死不活的麦苗,他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他留下一百人,带着其余四百余人南归,不见踪影的两千余人,他已无能为力,只能留给安抚使去找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