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宇文日酒后生乱383(1 / 2)

元同连夜读了那本经书,因其篇幅不大,他一口气读了三遍。

清晨,元同与昙影商议一番后,一同去见太子,显然元同有更大的谋划。见到昙影,太子很是兴奋,他将昙影视为福星,几年前昙影来到,救了元同一命,此番再次出现,想必又是来救人性命的。

等待太子和昙影寒暄几句后,元同说道:“太子,昙影此番是为弘扬佛法而来,要在大魏开坛讲经,教授百姓世间佛法的奥妙。”

“大师在平城开坛讲经,此乃百姓之福,更是我大魏之幸啊!此前的大灾年,寺庙为流民施粥,此壮举救活了多少受难百姓啊!我想他们定会心存感恩,对寺庙也会崇敬有加。有此百姓基础,大师在平城讲经,必定会万人空巷。不过,这世间佛法—”拓跋嗣对世间佛法不甚了解,心中犯了嘀咕。

昙影说道:“佛法在世间,人人皆可修行,修习不必出家为僧,居于家中信受奉行,也可成就无量功德。”

“居于家中修习,这—”

元同明白拓跋嗣的心思,他想知道百姓修习佛法,对国家而言有何益处。太子俨然站在当政者的位置,其所思所想皆出于维护统治。他问道:“老子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太子可知是何意?”

“为政之道,犹如涓涓细流,无声无息中汇成江河,于民不扰、不苛、不敛,百姓皆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正是!那该如何作为呢?”

“当以道莅天下。道生,则鬼魅无存、神佛护佑、圣人言明。百姓皆曰我自然!”

“自然而然,方能两不相伤。原因无他,以德相交。君王有君王的德,百姓有百姓的德。”

拓跋嗣点头赞许,“以德相交,各安其德,万事顺遂。”

“老子又有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此言又是何意呢?”

“智多则心乱,是以难治。所以为政之道,无需明民,而应愚民,不以智治国。”

“民之难治,不在智的多寡,而在智的本身。殿下且细想,什么智会使民心生乱?”

“欲求之智。”

“不全然。人人皆有欲求,人人不可无欲求。男女饮食即是欲求,相亲相爱即是欲求,畏惧孤老病死亦是欲求。如此欲求,人人不可离啊!”

“那定是过甚的欲求,民心生乱的根源。”

“正是!过甚之欲求犹如洪水猛兽,吞噬着人心,致使人人心中杂草蔓延,甘愿被它奴役,这便是乱之本源。所谓‘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个‘愚’便是控制其过甚的欲求,如此才有光明的内心。”

“该如何控制呢?”

“华夏文化之精髓,用它来控制。”

“华夏文化之精髓?即是你所说的‘平衡’二字?如你所言,这精髓自上古而铸成,传习已有千年余,诸子百家各言其说,亦能教化万民。但你看看当下,为何还是民心滋乱?”

“百家之言犹在,但百家之声式微。何以至此?言路不畅。如今百家之言握于官宦和士大夫手中,他们基于利而动,毁折百家,只存一家。不仅如此,他们又肆意篡改仅存的一家之言,你能见到的圣人之言,已与华夏精髓渐行渐远。这些人篡改圣人之言,行其王道,走其仕途,已成为圣人的喉舌。但他们心中已是杂草丛生,所经之处必是寸草不生。所谓上行下效,见上位者如此,百姓自然会用大欲熏心。如此,平衡无存,天下必乱。”

拓跋嗣问道:“这世间佛法可能平乱?”

“亦可,亦不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