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悬空阁397(1 / 2)

见董谧摇头,崔浩心中暗喜,道:“如此看来,大人真该回去多多研习中华文字了。下官这就为大人解惑。”

崔浩转过身,指着崖壁,“大人且看,元寺当空,这个‘元’字通‘玄’,元寺当空暗指要有寺庙悬在这崖壁之上。‘归去来兮’则是在表达神的意愿—若有悬寺在此,神仙即便复归仙界,也会回到这恒山来,回到我大魏。这便是神启的真正含义,大人可听得明白?”

董谧听闻,险些气炸。他思索数日想出来的几个字,本想置太子于死地,没成想被崔浩解读成要建一座寺庙。虽已气急败坏,但他也不得不暗自佩服崔浩,如此一番解读,竟让他无以反驳,只能咬碎钢牙咽到肚子里。

拓跋珪听闻,不由得喜上眉梢,无需再杀儿子了,身心顿时轻松下来。他嗖地站起身,问崔浩:“神仙的旨意,果真是要在这崖壁上建寺庙?”

“正是,陛下!天神担心有人误解那八个字,才派使者再传旨意。”

“果真如此?”拓跋珪转头看向元同,神的旨意还需使者来答复。

元同煞有介事点点头,“正是如此,陛下!”。

“好,好,好!感谢天神眷顾我大魏。朕要在此修建一座宏伟的寺庙,以供奉神灵。可—可是—”拓跋珪又迟疑了,“可是寺庙供奉的是如来佛,并非是我大魏的天神啊!”

“佛祖有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世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如来也好,神仙也罢,若是塑像造金身,均是以色见,他们怎会驻足?再者,天下神佛本一家,无需分别是大魏的神,还是大秦的神,神亦无分别心,我等凡人缘何要做区分呢?”元同说道。

崔浩说道:“小臣有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快快讲来。”此刻,拓跋珪对崔浩已是无比信任。

“小臣以为,不称其为寺,也不称其为庙,我们称其为阁。不管是哪门哪派的神佛,他们都是我大魏的神,我大魏均恭迎奉请,这阁中均有其神位。既然神仙的旨意是要在这崖壁上建,小臣提议,建成后可命名为悬空阁。”

“悬空阁?妙哉!崔浩乃少年奇才啊!待回京后,朕定要褒奖。”

“在这万仞悬崖上建宫殿,这如何能为之?”“这难于上青天啊!”众人望着崖壁,纷纷摇头。

拓跋珪也不禁摇头,“是啊!这悬空阁该如何兴建呢?何人可为之?”

“有德者自可为之。陛下不妨问问众臣公,有谁愿意领衔。”

“诸位爱卿,这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有谁愿意替朕分忧,担此大任呢?”

众人左右顾盼,像是达成了共识,谁也不言语。在数十丈高的崖壁上建宫殿,亘古未有,这已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

“儿臣愿担此任。”

拓跋珪循声低头,发现太子还跪在龙座前,他满心想的都是神仙,竟然把一国储君给忘了。“嗣儿,快快平身。这建宫殿之事,自然有工部操心,你随朕回京便是,无需留在这荒郊野岭。”

“不,父皇。是神仙救了儿臣一命,儿臣就应该这样做。”拓跋嗣说得铿锵、坚定。

拓跋珪看着儿子,眼中含着泪。一句“神仙救了儿臣一命”,其中含着多少怨怼,或许只有拓跋珪能体会得到。他稍作镇定,说道:“就由太子领衔,在此督造悬空阁,限期半年。落成之日,朕必亲临,朝拜天神。”

拓跋嗣现场点兵,留下工部、礼部的几个长事,最重要的是留下了崔浩。皇帝带着众臣回京,太子则带着满腹的疑惑,领着留守臣公开始了悬空阁的营造。

对拓跋嗣而言,这几日是如何度过的,真是不堪回首,一念无生,转念又得活。他之所以要留下督造悬空阁,就是想暂时远离平城。这场风波需要时间来平息,难免再起波澜,他选择逃离是非地,虽出于无奈,倒也是明智之举。

但看着光滑的崖壁,拓跋嗣是双眼发蒙,平地建宫阙,他都一窍不通,更何况这是几十丈高的悬崖。留下来的建造官们也是一筹莫展,皇帝只给了半年时间,若不能按时完工,太子大不了受皇帝斥责一番,而他们说不定就会脑袋搬家。唯有崔浩不同,他面无愁容,拿着一张羊皮,看着崖壁,又是写,又是画,不亦乐乎。

憋闷了几日,拓跋嗣实在喘不过气来,一本正经地问崔浩:“伯渊,你可知我为何留你在此?”

“想必殿下是有事要询问于我。”

“你既然知道,那为何不和盘托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