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功过是非(1 / 2)

  刘彻又骄傲的挺直了身板,他怎么可能心里没有百姓,他要对付的从来都是富甲一方,却对国难视而不见,更甚者顺势发一笔国难财的人。

  富商所谓的日子不好过,无法是吃得无法过于精致,住的少了几分奢华,让他们不好过,让天下百姓好过,难道不是他作为皇帝理当做的事?

  哼,别说是富商,纵然他面前的臣子们,有多少人家的日子过得比他好的?

  想他一个皇帝为了大汉殚精竭虑,无一刻不得安宁,他们倒好,一个个吃香喝辣,乐不可支,刘彻能看着他们过得如此逍遥自在,能不想办法把他们的家底掏出来?

  【但凡提及酷吏其实大家都明白,纯纯是不讲理,来个无差别的攻击,别以为只是官员和富商,要知道上头的人一但压力大了,立刻开始转头朝下,彼时的大汉是个什么情况?法令没有普及,寻常百姓懂法的少之又少,自然是那些当官的说什么是什么。百姓因此民不聊生,长此以往,饱受苦难的百姓揭竿而起,是的,不用怀疑,刘彻在统治后期,农民起义不断。偏刚开始的时候刘彻不以为然,随着成千上百的百姓开始聚集,刘彻每每派出去镇压的官员,越镇压,起义的声势越浩大,终于让刘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派出武力镇压,这才把农民起义真正镇压住。】

  农民起义,竟然有农民起义,刘彻听到这儿再也支撑不住脸上的骄傲,大秦因何而亡,大汉如何得的天下,他既不明白。

  如果说惹得官绅不满,让他们痛不欲生,刘彻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听到农民起义四个字,刘彻瞬间变得凌厉了。

  若非民不聊生,百姓断然不会揭竿而起,有些道理完全不需要别人提,刘彻懂。

  他在后面竟然会闹得民不聊生吗?怎么会呢,他明明想要大汉越来越好的。

  刘彻动了动唇,想要辩解一番,话到嘴边又咽下了。

  【汉武帝后期的农民起义声势虽然不小,并没有能力撼动刘彻的统治,但也让刘彻意识到大汉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刘彻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刘彻觉得一代人做一件事足矣,他为大汉开疆辟土,如何安抚百姓,他想交给后代来做。是的,汉武帝想要把后续如何改弦更张,朝堂政策转变的事情交给太子刘据来日登基后再做。】

  【太子刘据啊,自小受儒家学说熏陶下长大,仁恕温谨,汉武帝是觉得刘据将来继承皇位,必能够安抚朝臣,抚慰百姓,将大汉如今的动荡的局面抚平。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他宠幸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生下一个又一个的皇子,再加上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身边多是谄媚之臣,这些人都是看菜下碟的主儿。而且他们好权,从刘彻手里得到过权利,他们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权利,太子刘据地位稳固,又已然长大成人,偏又不喜欢他们,这些人怎么能接受太子顺利登基,叫他们到手的富贵消散。一来二去,一干佞臣如丞相刘屈氂,内侍江充,在刘彻耳边说刘据不是的话越来越多,父子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汉武帝从来没有说过废太子的话,却也忌惮于太子刘据的权利越来越大,我在说卫子夫时提到过“巫蛊之祸”,饶是刘彻也始料未及,太子刘据竟然会被逼得谋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