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章185(1 / 1)

 钦天司择了五月十六为黎阳启辰和亲之日。而御驾则在夜宴之后的第三日, 便起驾回了邺都。 许是觉得有愧于黎阳,魏泷并未再见她,只将一切和亲事宜交给杜若并信王府属臣打理。 杜若自无心这些, 只每日陪在魏珣床头, 看着柔兆给他施针推拿, 想听到一些好的消息,亦想见他有所动作。 然而他却始终不曾睁开过眼, 杜若将自己的手放在他掌中, 良久也不曾得到回应,便只得反过来自己握住他。 只是魏珣也不是丝毫没有反应, 偶尔他便会眉间皱起,开口呓语,人便抖得厉害。杜若初时抓着他的手, 后来整个抱住他, 与他耳鬓紧贴。 想听清他的话,更想让他不要害怕。 然,他颤着唇畔,似有万语千言要说, 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杜若趴在他肩头, 也不知怎么,便想起他少时模样。 那时,他未曾入得行伍, 身上没有肃杀之气, 修长指节握着朱笔不曾握上刀剑, 是邺都皇城中最受宠的六皇子,朱雀长街策马而过的少年郎。 杜若见过他的次数并不多。 太尉府中,庭中开课, 隔着珠帘帷帐,她向他行礼问安,他便持着谦和笑意,虚扶道,“表妹安。” 宫宴之上,偶尔碰面,隔着人海灯烛,两人眸光相触,他亦大方回礼。 更多的时候,杜若是听人说起这位六皇子,有赞他“积石如玉,列翠如松”,或言他“风姿俊秀,萧肃朗朗。” 反正都是君子如玉的好话,待到了父亲与他提亲之时,对他的评价亦是“端方君子,清贵温润。” 婚后鲜有的一段好时光,杜若亦觉他担得起这样的字眼。 他们读书对弈,品茶论道。 他抱着她说,“他们日日同我问安殿下千岁,我要千岁做什么,分阿蘅一半,我们共享此生。” 这,是前世模样。 今生—— 杜若绞尽脑汁地想,他仿佛已经不是这样了。 她第一次见他,十二岁的少年,便已是一副冰冷少言的样子。 第二日,他便请命奔赴边关。 此后,偶尔听闻他的消息,不是他悍勇无惧、攻城掠地的战绩,便是他帷幄运筹,决胜千里的威名。然无论哪一种,皆是染着血腥与谋略的烈血男儿,再不是前生庭宇楼台间,浸着书香笔墨的少年君子。 那个最初纯净高洁、不染尘埃的年轻郎君,仿若割裂在前世里,即便重生也再未归来。 杜若拍着他背脊,半晌将他重新放下。 他昏迷的初时,还需盖锦被绒衾,如今已是初夏时节,只需搭一层薄毯。 时光飞逝,却又缓慢。 杜若等不到他苏醒。 黎阳等不到来路。 * 五月十五,和亲前的最后一日,侍女来禀,黎阳要求见杜若。 彼时,皓月当空,流萤点点。 杜若正在琅华殿的长廊里,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捕捉萤火虫。这段时间,除去陪伴魏珣,她便一直同这个孩子在一起。 行宫中,各处宫殿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 只是,二人最常驻留的地方,便是长云殿。 杜若带着孩童,有时在此庭院中放风筝。 她迎着风,将风筝高高放起,遥遥望去,半空中只有零星一点。孩子便追着她跑,孩子喊着,笑着。 他说,“母亲,您走慢些,等等小金泰!” 有时,杜若来此敲鼓司乐。孩子便围着她踏乐而起,载歌载舞。累了,他就昂起小小的脑袋,眨着晶亮的眸子道,“母亲,我累了。” 或者,他会说,“母亲,抱抱!” 杜若慈爱而温柔,自是将他搂抱怀中,与孩子额尖相抵,坐在殿外石阶上,给他讲故事,唱歌谣,哄他入睡。 此番,自然也将他带在了身侧。 只是入殿时,还是将孩子交给了茶茶照看,只命茶茶带着他继续捕捉萤火虫。 长云殿中,只零星点着几盏烛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