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97章239(1 / 1)

 西林府军由他特训,熟知一线天关隘,知晓如何在该处列兵排阵,亦知晓该如何在作战时巧渡一线天,减少伤亡。如此撤出,若真遇战事,再多的英策军也不过徒增伤亡罢了。 遂而,传八百里加急令,命西林府军原地待命,不许撤退。 而魏珣,则再度上呈卷宗秉承详情。 只是卷宗写好后,他阅来许久,心中却愈见明了,即便退了这些年,他与魏泷之间,从兄弟之情退到君臣之谊。 如今,这君臣之谊怕也是寥寥无几了。 然,若连君臣都做不了……魏珣压住心中所想。 天下当是天下人的天下。一旦乱,便是天下乱。 只要不碰阿蘅,他想他诸事皆能忍。 是夜,已是戌时三刻,杜若在榻上哄了会七七,便唤来乳母将她抱下。 “爹爹——”七七粘在杜若身上,聋拉着一张笑脸,“娘亲,我们去寻爹爹嘛……” “你爹爹近来忙着呢,七七先睡觉,好不好?”杜若往殿门望去,也未见到人影,只得单手将她揽来怀里,又轻拍了会。 “娘亲、爹爹……”又过了一刻钟,七七方才熄了声响,歪着脑袋软绵绵趴在杜若肩头。 “王妃,小郡主睡着了。”乳母伸手抱去。 “慢些。”杜若又给孩子搭了袭薄毯,已是十月深秋,到底还是冷的,杜若瞧着自己酸胀的左肩,喘出一口气,“一会七七若哭了,要寻他父王,且一定过来唤我们。” “是。” 杜若目送孩子离去,转身去小厨房拣了备好的膳食,送往书房。 入院时,杜若在门边多站了会。 魏珣今年三十又一了,数年前因着自己的话,脱了玄衣墨衫,终日皆是雪衫月袍,白衣广袖,更是弃了长剑铠甲,换了折扇轻摇。 便如此刻,他坐在窗前,一手执书,一手以扇柄敲击着案几,似是在思索着什么。这般看去,只觉岁月温柔,衬得他愈发清贵温润,周身隐隐散出笔墨书香。 杜若有一刻的错觉,仿若见到了前世朱雀长街上策马而过的少年郎君。 “夜风寒凉,还不快进来。”不知魏珣何时发现的她,只阔步过来杜若扶过,握上她冰凉的手时,面上便又几分嗔怒。 “谁让你不早些回殿。”杜若将黄芪汤给他端出,转眼见他右手缠着纱布,“这手怎么了?” “白日在紫英殿被杯盏划伤的,不碍事。” “近来,邺都可有事?”杜若问。 “有一些军务,大汤山那处的,不要紧,就是繁琐些。” 自杜若分娩逆了气血之后,魏珣便不愿她再操心外间的事,但又知她素来敏感,瞒不住。故而,但凡她问起,他也不全藏着,只半真半假地同她说去。许是初为人母,心思在七七身上投得多了些,她倒也都听了去,偶尔追问两句,见符合情理,便也不再深究。 便如此刻,只点了点头,面上却蓦然浮起了两分愁色。 “怎么了,皱着眉?”魏珣用完膳,抬头望向杜若,心中有些发怵,他如今见不得杜若这副模样。 “明年三月三便是母后的五十寿诞,你已经七年未回邺都了……” 杜若想起七七,便不由推己及人,又见魏珣还了辅政之权,与魏泷间尚且和睦,思前想后到底开了口。 “不若,我们回去看看吧。再者七七长这般大,还未见过祖母。” 杜若自得了身世,又在生产那日得了魏珣的话语,便也不再回头追问,只往前走去。 她不知自己根基何在,但她可以做孩子的根,做魏珣的牵绊,便是她人生最大的意义。她于父母双亲处不曾有的亲情,总希望魏珣和孩子能不要如她般再遗憾。 魏珣闻言,便往她处靠近些,边给她按揉手臂边开口道,“原也无妨的,我常与母后通信,明岁的贺礼也已经送去。” “没有母亲是不想孩子的,你为了我……”杜若眼眶微红,“这么多年了,七七也三岁多了,我已经不怨了。这次回去,我们正好把合岁也带来。” 魏珣望杜若,心中涌上几分欢喜。 这些年,杜若已经听不到外头的事,眼中所‌见皆是安稳平静,她终于可以活得安宁些了。 魏珣便也不再回绝,实乃他亦想见见自己母亲,但心中总觉带着杜若回去不甚稳妥,他无法忘记荣昌那一推,更无法忘记魏泷挑断杜若一条手筋。 便道,“我一人回去便罢,若是一起回去,车队浩荡不说。七七太小,如何受的住千里路途?” 七年了,两人不曾分开过。杜若便有些沉默。 “那…我同你二人前往,七七留在王宫……”魏珣挑眉道。 “你去,你一人去!”杜若匆忙开口,须臾又觉这话听来有些无情,便又道,“记得写信与我!” 魏珣遂一把抱起她,往琅华殿走去,“我就知道,有了孩子,我且得靠后……” “没有,夫君还是最重要的!” “说有什么用,要行动……” 来年二月中旬,天气稍暖,魏珣便启程前往邺都,杜若带着孩子出临漳十里相送。 这是八年来,他们首次分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