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98章240(1 / 1)

 魏珣车驾行出不足百里, 便弃驾换马,改小道疾马潜行。而官道之上,自然还是他的车驾, 按着正常速度前往邺都, 徒留一副假象。 去岁他八百里加急, 令西林府军在距离大汤山百里处原地待命,后上书天子无果, 直到第三次上书, 方得魏泷来旨,言说大汤山现有策英军九万, 已是足矣。西林府军常年奔波驻守,实属辛劳,暂且回各部休整。又赞他辛劳多年, 赐双俸。甚至给七七赐爵, 虽还是从一品郡主,却享正一品位份,位同公主。 魏珣自然能看出,魏泷对他已无半分信任。坚持撤走大汤山的西林府军, 不过是想着将邺都命脉握在自己手中。只是还对他行封赏之恩, 没有撕掉最后一张面具,亦不过是没有十足翻脸的把握罢了。 如此,他此行回邺都, 自无法正大光明。然而, 即便没有杜若的开口, 他亦要走这一趟的。 他总要见母亲一面。 策马奔行在黑夜中,放眼望去,夜色静谧, 山河万里,国泰民安。 琅华殿中,七七拎着一册书卷跑来,向杜若求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杜若拿来阅过,笑道,“七七便是一点也不解吗?” “懂一些,前半句当是讲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出哪颗草是强健挺拔的,后面的诚臣是指忠诚的臣子。”七七仰头解说地自信,“女儿只是不解“板荡”为何意!” “与疾风同义。”杜若抚了抚她面颊,四岁的孩子,已经开蒙,好学又聪颖。 “那我懂了!”七七挑眉,与魏珣是一般模样,“整句话便是讲在困境逆境中,方可看清臣子是否忠诚。” “娘亲,我说的可对?” “对!”杜若揉着左肩,这年的倒春寒一直延续到了三月,她的手疾愈发严重了,“七七还有不懂的吗?” “今日便没有了。”七七合上书卷,上榻跪坐在杜若身畔,伸过手给她揉着肩膀。 “你……何时学得?”杜若有些吃惊地望着女儿,虽因年幼,力气小了些,但这推揉按拿的手法竟是半点不差。 “去岁爹爹教的。爹爹担心他走后,茶茶姑姑一人侍奉不过来,特地教女儿的。”七七自豪道,“爹爹说了,女儿给娘亲按拿,可抵两个医官。” “可抵十个。”杜若刮了一下她的鼻子。 七七便继续卖力按揉着,按了会,力道便慢慢轻了下来。 “可是累了,歇一歇。”杜若拍了拍自己的腿,示意她躺上来。 一贯明朗爱笑的孩子面色稍稍沉静些,只盯着案头那个敞开的盒子望去,那里头原放着一封信。 “爹爹信上说二十二便返程了,那就是最多下月初八前肯定能回来。爹爹回来,七七就不能同娘亲睡了!” “今年邺都大雪,当是雪天难行,晚两日也是有的。”杜若忍着笑,往后靠了靠,将七七揽在怀里,“未时一刻了,该歇晌了。” “娘亲……”七七抬起头。 “快睡,娘亲同你一道睡,趁你爹爹还没回来。” “好。”七七咧着小嘴,朝着杜若腿上俯面一趴。 “好好睡!有没有点姑娘家的样子。”杜若尤觉她举止开合大得过分,一股子力气更是同小牛犊一般使不完。方才那一下子,一颗脑袋砸来,她竟有些腿抖。 “睡着啦,听不到!” 杜若无奈,只得示意茶茶抱条毯子过来,给她盖着。轻轻拍着背,直到七七发出酣沉的呼吸声,方冲乳母招手将她抱去床榻。 因得了魏珣的信,又值难得杜若午后左臂舒缓了些。七七便拉着她往城中去吃“三合斋”。 杜若拗不过她,只得同行。 “三合斋”中,七七点了一桌的吃食,吃得腮帮子直鼓。 杜若持着帕子给她将嘴角碎末擦去,“便这般好吃吗,宫……家中什么没有!” “不一样,这里热闹。”七七夹了一只蒸饺给杜若,“快吃,娘亲,里头是鳝丝作的馅。” 杜若咬了一小口,慢慢嚼着,眉间泛起一点疑惑,遂将整个都吃了,然后自己又夹了一个细细品着。 “这、同家中厨子做得一样?一人做的?” “家中的是师父,这里头是徒弟!”七七笑道,“爹爹说您最爱吃鳝丝,舅父又言你爱面食,去岁他二位便寻了那厨子,带回家去了。” 杜若眼中闪着一点光彩,遂而又夹了一个来吃。离开“三合斋”的时候,她要了一份黄芪鳝丝煨鸡汤。 七七一张玉致粉嫩的娃娃脸透着不屑,“爹爹又不在家,等他回来这汤早腐了。” 杜若不理她,又点了一壶“醉春风”,那是杜有恪最爱的酒。 母女两个在城中闲逛,七七带了鬼面具,买了糖葫芦,拉着杜若走在一个个摊贩前,又拣了珠钗踮起脚尖给杜若簪在发髻。 “娘亲,你近来是不是又添白发了?” “是吗?”杜若蹲着身子,抚了抚了发髻,双颊微红,“怪你爹爹还不回来。” “娘亲不知羞!” “你……”杜若咬着唇口,垂眼而笑。 七七便往人群中逃去。 “快些跟上她!”杜若谓左右人。 即便知晓暗卫隐于其中,为人母者总是挂其心。 七七奔跑在暮色初降的长街上,声色欢畅,身姿自在。跑得即将要脱离杜若视线时,李昀便不知从哪冒出来,一把拦下抱起她,跃回杜若身边。 “王妃,郡主,即将宵禁,回宫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