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最后的条约398(1 / 1)

上一刊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然后就逼的慈禧和光绪跑路到了山西,最后为了这个事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能收场的唯一办法,也就是去和八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这就是所谓的庚子国变。

现在能够去和洋人和谈并且可以签订条约的人,也就只有一个李鸿章了,当时李鸿章接到慈禧圣旨的时候百感交集,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位古稀老人了,但是还去再当一次卖国贼去签订一份不平等的条约。

当时李鸿章出发之前还会见了梁启超,当时的梁启超也建议李鸿章趁着还有些能力的时候去推翻满清,除了当年的孙文,梁启超这是第二个给李鸿章说这样的话的人,但是李鸿章最终还是选择了走完了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路。

最后慈禧太后也感觉到了李鸿章的大限到了,所以只好培养庆亲王奕劻出来准备接替李鸿章的位置。

最后在北京的中南海里,李鸿章一个古稀老人独自面对八个国家的无理要求,然后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最终才让大清帝国没有再一次割让领土,而这也是李鸿章为这个即将要没落的帝国所做出的最后的一点贡献了。

在最后的签字仪式上本来签字的人应该是庆王奕劻,但是当时奕劻手握着毛笔迟迟的没有签字。最后!还是李鸿章过去拍拍奕劻的肩膀说:“王爷天底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王爷,你还年轻,还是让老夫来吧。”

当时的这份庚子国变的条约上规定满清政府,必须惩办义和团和其他整编义和团的满清官员,最后杀了满清一百多了大臣,并且还赔偿八国军费4亿5千万两白银。而当时大清的人口正好也是4亿5千万人,那个意思就是让全国的人,正好每人出来赔一两银子。除此之外还规定清政府不能在天津驻扎军队。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如果不在天津驻扎军队,就等于是把北京的门户大开。而就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李鸿章和荣禄两个人就全都与世长辞了。

但是这两个人去世之前,都同时向慈禧太后推荐了袁世凯去解决这件事情,慈禧太后最后为只能委任袁世凯为新一任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后来袁世凯到天津上任之前,先从北洋新军里面挑选出了3000人准备去接管天津防务。随后又让远在英国的公使馆的人,把英国的警务章程用电报全给发了一份。

就这样,袁世凯最后是率领最精锐的士兵去接管了天津防务,当时就遭到了各国公使的抗议,条约是明明规定了你们不能在天津驻扎军队,你袁世凯为什么不遵守条约?

而袁世凯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们都看好了,这些人不是军队,而是警察,警察不是用来打仗的军队,而是用来维护天津街面治安的。

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就这么借用警察制度的漏洞,从新接管了天津防务,不但没有违反条约的内容,反而还让样人知道了自己的厉害。

就在庚子国变结束后不久,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真的是彻底的撼动了大清帝国的统治,而中国同盟会的孙中山,此时已经看到了即将胜利的曙光。

后来回到北京以后的慈禧太后,也已经接受了世界即将要改变的事实,所以为了不让大清帝国毁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只好准备开始实施真正变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