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谁是第一作者(1 / 2)

薛亚珍用更小的声音,对周闻说:“诺奖级的论文上,谁是第一作者?”

周闻的心跳突然少了一拍。

这个问题,令他感到有些茫然,同时,隐约也觉察出了薛亚珍的意思,并且越来越明白。

他一边跟着常林祥和郑夺父子往桃林走去,一边陷入快速的沉思。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合作项目真的开展下去,具体的核心工作,肯定是由他和薛亚珍两人来完成的。

郑夺只是个理论方向的提出者,对项目的最终目标和推进框架,有四人中最清晰、最完整的认识,但也仅此而已。

大量、繁琐、精细的实验操作,是不可能被论文综述取代的。

常林祥是化学家,对于新物质的合成和性质研究还有些发言权,以及有限的参与。

真正的重头任务,如毒株的培养与分离、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药物分子的设计、筛选和优化,

还有复杂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效学等各方面的实验,再到三期临床,甚至还包括上市后的持续跟踪分析,即临床第四期研究。

可以说,所有重活、累活都是他们两个人的。

就像在食堂里,常林祥自己说过的:

这趟“西天取经”之路,郑夺是唐僧,他们两个是两个孙悟空,而常林祥则是猪八戒加沙悟净。

那么,取得真经之后,最大的功劳归谁呢?

大家都能修成正果,谁的果位最高呢?

不难想象,通讯作者,八成会是作为创意提出者、基础理论奠定者、方法论总设计师、项目领头人的郑夺。

那么第一作者呢?

常林祥找到周闻、薛亚珍他们两个,就是要借助他们的能力和学校的资源,包括实验室。

出力最多的也是他们。

但若只在郑夺的“全程指导”下干活儿,他们的作用其实不比研究生大太多,有种给人打工的感觉。

假如这项研究要持续好几年,在这几年中,郑夺自身的学习进步和参与深度,无疑都会越来越高。

今天饭桌上的郑夺,已经惊为天人了,在后续研究过程中,他所能发挥的作用,必定会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最终第一作者,大概率也得是郑夺,一个课题立项之初,才刚上大一的新生。

这谁能甘心?

周闻尝试着问:“那——薛教授的想法是?”

她狡黠地笑笑,再次重复:“我和周教授想的一样。”

几人来到桃花源拍照,周闻开始心不在焉、思虑重重。

郑夺对他说:“我想学学摄影,你能简单跟我说说怎么用,让我试试吗?”

“哦,行!年轻人就该多些兴趣爱好。”

周闻给他介绍光影的基本知识、构图的基本方法和相机的使用操作。

郑夺此时结合之前从对方“数据包”里读取到的各种摄影技术,很快就理解了,可谓一点就通,神速上手。

“那您过去吧,我来拍。”

“你合影里不就没有你了吗?”

“有微波湖那一张就够了,我不喜欢拍自己。”

“好吧,给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