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谁是第一作者(2 / 2)

郑夺把这台小巧的胶片相机端在眼前,接收从取景器里穿过来的光线,看见一个小小的世界。

按下快门的瞬间,那个小世界凝固了。

他觉得很有趣,不禁回想起前不久,那个令人感动的黄昏。

花样年华的乡村少女赶着素颜六色的羊群,从山坡上下来,沐浴在金灿灿的夕阳斜光之下,美丽而又羞涩。

当时没有照相机,只能用自己的大脑将那一幕牢牢地烙印下来,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画面之一。

现在,他对手中这个旧时代的小工具,知道怎么玩了,操作几次,就非常熟练,犹如一个老手。

取景时,尽量不把人物傻傻地安排在中间,而是根据景致、景别、景深,艺术化地处理。

兼顾前景和背景、人物和环境,相辅、相融。

他学周闻的方法,对同一风景、同一位置,连拍三张。

不同的快门速度,减一档曝光、点测光正常曝光、加一档曝光,各一张。

一行人在桃花源拍了好几组,常林祥指着另一边说:“山脚下,还有一片樱花园,比这里还大,也是本校的一处名胜,浪漫约会的好地方。

“樱花园的一角,是全校最美食堂,大概也是中原市最美食堂,第五食堂。被樱花树和草地包围着,春天的时候,鸟语花香。”

大家下山,往樱花园去。

周闻和薛亚珍还是慢慢走在最后。

“小薛,你是不是……”他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很不确定地说,“是不是想,甩开常副教授和郑夺,自己单干?”

她像所有聪明的女人一样,很会眨眼。

两撇颤动的睫毛,配合微微翘起的唇形,意思就表达到位了:我不是说了,和周教授想的一样吗?

周闻看出了对方的意思,但不轻易表态,再次思考起来。

他暗自想:“她想的倒也不错。郑夺出了题目,还指明了解题思路,连技术难点也点出来了,剩下的,无非是方法、技巧、细节、经验和耐心。

“如果比喻成盖房子,那郑夺已经画出了草图,还规划好了结构用料。老常负责打地基,再把主结构搭建起来。

“我和小薛,负责浇筑混凝土、垒砖块,还有打地平、搞三通,然后还有所有的装潢工作。

“草图已经给我们了,剩下的,我们确实可以自己干了,老常的活儿也很容易找人代替。

“那他们没有我们,行不行呢?我们不跟他们合作,他们会再找谁呢?

“关键还有个问题,没有郑夺,我们知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封顶呢?”

薛亚珍轻声问:“怎么样?周教授,咱们想的一样吗?”

周闻迟疑地回答:“再想想。”

郑夺一个人走在最前面,离这群中老年旅行团有点远。

他回过身来,突然举起相机,按下了快门,趁所有人不注意,记录下了这一刹那的故事。

画面中,父亲和常林祥处于右边的三分线上,两人的身体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

他们一个在说笑,另一个在点头哈腰,犹如一对领导和下属。

后左边,是落在后面的周、薛两位年轻的正教授,位于左三分线再偏左一点,占据画面的七到八分之一。

他们一个若有所思,看着地面,一个笑容淡雅,注视着身边这个思想者,倒有点像对出轨的情侣。

可惜,这不是数码相机,郑夺拍下的这幅照片,他自己看不见。

之后,周闻也不会冲洗出来。

“哎,小郑,问你个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