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秦淮茹的把柄(2 / 2)

人们都穿得很单薄。

且很多人一年四季只有一双鞋子,多是冬天才穿。但若遇雨雪天,怕把鞋子打湿了也不会穿的(包括去上学,哪怕再寒冷刺骨,也是赤脚上阵)。

大人们经常干农活,还不觉得太冷,而小娃儿就不同了,时常冷得瑟瑟发抖。加之小娃儿在上学以前,怕尿湿裤子,父母给小娃儿穿的几乎都是单薄的开裆裤,大冷的天,屁股露外面,就显得更冷。

再说吃的,那时农作物品种、品质都差,农家肥少、化学肥料奇缺,粮食产量极低,根本就满足不了农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无论再节约,哪怕把所有粮食都磨成粉,搅成汤糊喝,也是一季不接一季。

每年四五月就盼着收小麦大麦,六七月盼着收玉米,八九月盼着收谷子,十冬月盼着挖红苕。最难熬的是正二三四月,因这几个月正是青黄不接,更是吃了上一顿没有下一顿的饭了。

尽管村子要开仓分一点储备粮,但远远抵不够实际所差,仍然煎熬难忍。

老人们总结出了“正半年(一月如度年),二啰啰(二月将就过),三四月更恼火”的生活状况。

村子里面的头头们,每年都要求农民在自留地里多种些红苕、牛皮菜、瓜、豆等之类的作物来补充食物,并建议农闲吃稀、农忙吃干。

实际上哪里有粮食来煮干的,能保证每天喝饱汤糊就不错了。

农民喂的猪由于没有饲料,一般两三年甚至三四年才能出肥,村子里大家喂的猪一般一到两年才能出肥一条。所以,那时的病死猪肉都要弄来吃,还都想吃点肥的,根本没有什么猪瘟病会传染人的说法。

老百姓一年半载见不到油荤,吃的食物又缺乏营养,胃口大,特能吃,无论怎样做,几乎每家人都吃不饱。

尤其小娃儿更可怜了,由于营养不足体质差,晚上经常尿床,大人就认为小娃儿吃了晚饭更容易尿床,所以就不给小娃儿吃晚饭,小娃儿常常被饿醒而睡不着觉。

每年三月清明后,各家各户几乎都要把嫩胡豆、牛皮菜、青菜等混和着煮来充饥,实际上是以牛皮菜、青菜为主,胡豆却很少,而小娃儿们又都喜欢吃胡豆,吃了胡豆不易饿,这时大人们也都让着小娃儿。

那时尽管在农村流传着“饥寒不能偷”的古训。

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富贵,只有饥寒。

“饥寒不能偷”根本做不到,哪个愿意去饿死?偷鸡摸狗的事在农村经常发生。

所以,村子里面为了防止粮食被偷,除轮流安排人员每晚守护保管室(存放种子和储备粮的地方)外,还在每季粮食作物快成熟时,在与其他生产队交界的山梁上搭棚子,派人日夜巡逻守护。

一般情况晚上派壮劳力守护,因晚上被偷的可能性大些;白天派老人或小娃儿(少年)守护,因壮劳力白天还要干农活,加之白天被偷的可能性小些。

壮劳力守护一晚上挣5分工分,老人守护一天挣6分工分,小娃儿守护一天挣3分工分。

在城市之中,棒梗,小当,槐花至少吃的还是窝窝头,穿的干干净净,暖暖和和,有学上,有饭吃,要是回到了农村,那就彻底的完了。

所以秦淮茹才会对自己的婆婆言听计从,即使自己的婆婆是个刻薄尖酸的人,秦淮茹也不敢嘚瑟,只能默默的忍受,不过,这样的一直压抑和忍受也是很可怕的,真的等到爆发,那也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