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_分节阅读_第51节(1 / 2)

  不知道的人甫一看,还显得有些弱势。

  但会议开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专家组给出的结论是:东阳厂设备中,机床服役时间在十年以上的占据了75%,在20年以上的占据了50%,专家的建议是,更换10%左右的已经明显落后且无法维修的设备,其余的以维修更换零部件为主。

  这个结论一抛出来,胡浩就怒了,他直接拍了桌子:“更换一成,你们知道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占据了半数以上是什么概念吗?”

  “这都是生产机床的母机,我们的机器都这样,能生产出来什么机床?谁还能用我们的机床?”

  “对,外汇有限,所以我们能凑活就凑活。我们已经这么凑活了二十年了,再凑活,我们这个厂子都完蛋了!”

  他火气太大了,而且把外汇的理由自己先说出来了,小组组长傅君本就是个书生,哪里吵得过他,只能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这所有的机器都要更换的话,那需要上千万外汇哪里来,这是不可能的。”

  胡厂长直接反问:“好好规划就有了!所以我才一开始带你们去了纺织机械厂,让你们看看这外汇东用一点,西用一点会造成什么结果。”

  “那个螺旋伞齿轮滚齿机,按着额定的生产效率,每年能生产45万只,可现在一年五百个!还有瑞士的高精度丝杠车床,我们省就进了四家,结果呢,有两家一年就开机了两次,白放着。”

  “你们论证来论证去,就卡着我的脖子,我们是生产机床的啊,我们才是最需要更新换代的企业,你们不觉得这是本末倒置吗!”

  “你们瞧瞧,浙东、东粤、江南几个省市早就动起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你们呢,就怕出问题,一切唯稳,搞平均,每家企业将每年的外汇额度分一分,倒是谁也不得罪,可哪家也发展不好!”

  他气得直接砰砰砰的拍桌子!

  傅君他们都不擅于言辞哪里说得过暴怒中的胡浩,还是郭海英呵斥了一声:“胡厂长,你这是把我们当敌人!你别忘了,我们是来帮你完成设备更新维修的,你才本末倒置了。”

  “事实就是这个事实,你喊也好,哭也好,你去省厅喊去,你要来了外汇你就买,但现在,你不应该趁着这么多专家在,聊聊你的设备该怎么办吗?我可告诉你,你这破脾气,过了这村可没这店,私下再找我们,我们是不接待的。”

  卢处长本来想制止呢,结果被郭海英的气场直接压住了,都没说上话。

  如今郭海英说完,他也连忙和稀泥:“对对,先聊能聊的,其他的再商量。”

  都说到这里了,胡浩脾气下去了不少,他就是个能屈能伸的人,这会儿发完了,居然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胖胖的脸上还挺平静,“对于这部分老旧设备的方案我不接受,但是,对于15年以内的设备,我想我们的确需要好好聊聊。”

  居然拿出了资料和笔,冲着大家说:“来吧各位专家,从哪个车间开始?”

  许如意瞧见,傅君看了他好几眼,显然没见过这么喜怒收放自如的人。但大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胡厂长都要开始了,他们也没计较,一个一个开始了。

  他们说许如意就听着,从来不插嘴,当然其他人也不会去问她——纵然许如意技术不错,但她毕竟是以一个厂长的身份来看如何设备升级的,他们认为她还是不够专业。

  她就是在不停地记录。

  从进厂开始,她就拿着一个厚厚的黑色笔记本,大家都是分组查看,可她几乎每一部分都会自己观察。

  不过一星期,那个黑色笔记本已经写了几十页下去。

  因为聊得好,而且许如意真的岁数太小了,有什么事都跑着去干,谁能不喜欢一个爱笑的有眼力见的本事还高的漂亮小姑娘?!

  许如意和专家们的关系可谓是突飞猛进,如今都不叫她许厂长了,而是一口一个如意叫着。

  当然,笔记本的内容也就瞧过了,写的非常全面,机器的型号,哪里生产的,生产时间,大修时间,修了哪里怎么修的,目前的问题,清清楚楚。

  有时候有些机器型号是在是太老旧了,他们还会跟她仔细讲讲,这是原来一家什么厂子,什么时候倒闭的。

  如今她依旧在记录,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这次不一样,会上大家争论,到了吃饭时间,许如意就会趁机问她的问题。

  有的问胡浩和卢楠:“10%的更换,是按着设备数量来定的,还是按着东阳厂能动的外汇额度来定的?”

  “厅里或者厂里对这次维修更新有没有具体的要求?想达到什么效果?”

  卢楠自然知道,许如意是陆时章塞进来的,对她有问必答,就连胡浩,别看脾气火爆,对着专家组一肚子的怨气,可对许如意态度却很好。

  用他的话说:“我听说了你们今年成交了2200万美元,就关注你了,专门找了锅炉报看,还向同行打听过你。许厂长,你就是咱们改革的先锋啊。”

  “我都这个岁数了,已经在东阳厂厂长的位置上干了十年,我要是按部就班,再过几年我就退休了。”

  “可是我们厂呢,也是按部就班越来越差。其实我早就想动,但是每每想到现有条件,都觉得太难了,不能给国家添麻烦,一直在搁置。”

  “是知道了你们燎原厂,知道了你之后,这次才想通了。敢想还得敢干,没有条件,我就得想办法创造条件,起码我得争取。首先这个制度它本来就不够妥当,其次,我们产品好了,才能让大家用上好车床。”

  “当然,我不能跟你比,我们没有创汇的本事,只能这么挣扎一下,看看省厅能不能帮我们一把。”

  许如意这才知道胡厂长为什么突然间这么刚?!

  当然,更多的问题是问专家组的,这个就自在多了。

  譬如说:“我看你们将机器更新换代,都是整机,不能够部分更换吗?”

  傅君就说:“能够部分更换其实是最好的,可是我们目前没有这个水平,能够了解国外这些机器,知道哪些我们能生产,哪些我们不能生产。”

  “同样,我们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水平,来统筹生产这些需要的配件。”

  许如意还问:“不能够找这些设备的原厂家进行维修升级吗?”

  这是睡觉前问的郭海英,郭海英叹口气:“夏国实在是太远了,一次服务费用特别高,所以我们的机器从来没有进行过相关服务,都是靠着自己摸索着修理的,所以你也看到了,经过了多次的大修,跟原先的设备相比,有的都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

  “现在在更换和维修升级之间比较,的确是再找原厂家更便宜,大概费用会在购买新设备的20%左右,但问题是,改后的设备他们修不了了。”

  所以,就进了死胡同。

  傅君也一脸无奈。

  十天过后,无论胡浩是否同意,专家组还是拿出了维修方案,交到了省厅,许如意也跟着回到了省城,一行人在车站作别,许如意还跟他们约好,发表了新文章通知他们。

  不过她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陆时章,而是在华美招待所待了两天,写了一份报告,才去的省厅。

  陆时章这会儿已经看完了专家组的报告,许如意一过来他就问:“你跟着十天,是什么感觉?更倾向哪边?”

  许如意啥也没说,直接就把报告放在了陆时章的桌子上。

  陆时章狐疑地看她一眼,然后低下头去,入眼第一句话就是报告题目:《关于东阳机床厂设备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及解决办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