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回京后的二三事(2 / 2)

早上离开家,父亲的面容就模糊了。

只记得是一个个子不高、阴郁暴躁的黑胖子,跟家里照片上那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尽管是黑白摄影却也显得白净的小伙子毫无共同之处。

每次他下班回家,在都穿着军装的人群中,总像是突然冒出的一张脸,每次都能吓王溯一跳,实在是陌生大过熟悉。

当然,王溯的父亲肯定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

小时候,有段时间他还在燕京工作,下班吃完晚饭,经常会到保育院窗外偷偷观察王溯和王羽。

有一次保育院的阿姨没给王溯喂饭,还冲进来大闹了一场。

王溯自己应该是没什么印象,但王澍是记得的。

后来脾气变差,和他的经历也有关系吧。

解放后,王溯的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几十年都泡在参谋、教员的位置上,经常自嘲“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而像部队大院这种地方,其实没外界想得那么美好。

想象一下,一个连住房都得按身份高低划分得一清二楚的地方,居住在里面的人,又该有多别扭。

尤其像王溯父亲,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又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可想而知,得有多尴尬。

王溯说话喜欢带刺的性格或许也和这有关,表面上充满攻击性,但实际上只是他保护自己所做出的的一种姿态罢了。

至于哥哥王羽,王溯对他的感情是最为复杂的。

小的时候,两人关系是真的很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溯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夹在中间的王羽就很为难。

相比于王溯,早两年出生的他,和父母有过一段幸福的经历,对父母的印象一直保持在一个不错的状态。

而王溯是自己的弟弟,自然也占据了王羽心中柔软的一角。

所以双方一旦争吵起来,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管支持哪一方,心里都说不过去。

这就导致王溯时不时地迁怒于他,这么长时间没和他联系,就是这个原因。

好在王澍这次回来前,强制性地让王溯给他哥哥写了封信,离开医院后,顺道去王羽工作的地方交给了他。

收到信的王羽很是高兴,但王澍也不知道他这份高兴能持续多久。

这种事情,他是真的不好插手。

他和王溯王羽关系不错,但并不怎么去两人的家。

他们的父母并不怎么欢迎小孩来玩,母亲有时会给人脸色看,嫌他们把家搞乱了,父亲则是有时候会训别人家孩子。

不过对王澍,其实是蛮客气的,或许和陈满福的身份要比他高也有一定关系。

反正王澍不太爱去,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和王溯他们碰面,或者他们来王澍家里。

和王羽告辞后,王溯来到了史佚生的家。

时间是下午三点多,史父在上班,妹妹史岚在上学,所以家里依旧只有史佚生一人。

两个人见面先是叙了叙旧,史佚生问了一些关于王溯的近况,王澍则是问他复习得怎么样。

在去青岛之前,王澍也是给他留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

经过一番交流,发现史佚生学得很不错,估计平时在家没在创作的时候,就靠啃这些来打发时间了。

不过还是有不少疑惑的地方,王澍给他一一解答。

等全部梳理完之后,天色已经渐晚。

史佚生本想留王澍在家吃晚饭,但听他说要回去和家人共聚后,也没再多劝。

只说让他常过来玩,他还等着王澍带他去逛北海呢。

王澍笑着应下,然后回了家。

时间离李海林下班还有段时间,王澍也没干等着。

就着家里的食材,粗略地做了顿晚饭,等他回家。

李海林回家很是欣喜,夸了许久,说没想到王澍出去一趟竟然会做饭了,不像陈军和陈楠栖,一点长进没有。

说起陈军和陈楠栖,前者当兵已经好几年了,是陆军,在柱州那块,做的是军医;后者虽然和前者在同一个地方,但分属单位不同,从事宣传工作。

知道有可能恢复高考,前者打算直接考研继续深造一下,后者则表示没有兴趣,被一家其余四人轮番劝说,才勉强改了主意。

不过就她那态度,感觉可能考不上什么太好的大学,权当是混个资历吧,回到原单位也更好提升些。

陈满福则依旧在外地,据说负责的输油管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估计年底就能回京。

晚饭后,屋内弥漫着温馨的余香,李海林突然起身,步履轻快地走向房间。她在抽屉里翻找,终于找到了一封信,那是王澍期待已久的回音。信封上的地址——燕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是《儿童文学》杂志社的所在地。

王澍接过信,心中既有些许激动也有些许紧张。在李海林好奇而期待的目光中,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

信中的字迹工整,内容简洁明了:编辑部对他的作品《狮子王》给予了肯定,并希望能够刊载。但由于《儿童文学》刚刚复刊,人手紧缺,下期发行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他们询问王澍是否愿意暂时不将稿件投递给其他出版社,并希望他能亲自前往杂志社,以便面对面地商讨稿件的具体事宜,包括稿酬问题。

王澍将信的内容和李海林分享,她听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她立刻想要与陈满福分享这个好消息,同时也提醒王澍在杂志发售后要告诉她,她计划购买多份,一是为了寄给陈满福,二是为了给陈军和陈楠栖,三是为了自家收藏——毕竟这是王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值得珍藏。

王澍微笑着回应,虽然发行日期尚未确定,但他承诺会及时通知她。

李海林则一点也不担心,她相信不管何时发售,这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将因为这份作品而增添一份特别的意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