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姑苏赏莲62(2 / 2)

众家仆亦是慌忙跪拜下来,皆瑟瑟发抖,噤若寒蝉。

天子鼎文听是食物,才神态回色,渐渐正身,望着案上之物,道,“莲兄起身,不必自责,是寡人见这物丑陋诡异,一时忌惮而已。”

众人这才舒缓神经,将兵器送回鞘膛。

吴莲、杜成熙、黄梦婵三人皆归案。

天子鼎文看着案上食物,椭圆橘壳,对称数条腿压在身下,两条钳臂伸在身前,问道,“此是何物?”

吴莲案上一拜,道,“此物名唤‘鬼螯’,横行无忌,近年于田中成灾,农人甚怖。为消除此害虫,又为填饥,绍城人曹鸣金领乡众捉而煮食之,想不到此物味道分外鲜美。此时鬼螯,虽不及玖月肥硕,然肉少更嫩,不失风味。此十余只,专为陛下特贡,不想惊扰龙颜,实乃罪该万死。”

天子鼎文闻言,又仔细去看,每片蒸熟荷叶中皆有一只鬼螯,形状如凶恶甲虫,道,“莲兄无罪,不知这鬼螯,如何进食?”

吴莲忙命仆人将拆螯器具,酱料佐酒,一应摆齐。便开始教天子鼎文食鬼螯,成熙、梦婵二人虽在看,却警戒四周。

吴莲将鬼螯八条节腿,用精巧铁剪一一剪下,又用铁剪顺螯腿剪开,露出丝状白玉螯肉;用小锤轻锤一对螯钳,使之脱壳,复以铁剪剪开;将螯身以腹朝上,露出白甲肚,轻掀脐盖,复揭背壳,以银匙将背壳中黄金肉泥舀出来,去胃、肺、心,又浇酱料于螯身中,或用铁剪再沿腹剪开以食。转眼间,一只鬼螯被吴莲一套动作肢解分离,手法极巧,引众人心中赞叹。

吴莲拆好后,便要离席,将自己刚剥鬼螯呈于天子鼎文,并欲介绍吃法。

天子鼎文摆摆手,道,“莲兄所施,寡人尽览,寡人欲亲试除螯。”

吴莲只好停下,等天子鼎文拆螯。

天子鼎文虽不及吴莲拆的快,拆的干净,但亦有模有样。吴莲命家仆斟酒,以佐螯肉。

天子鼎文道,“此酒琥珀色,不知何酒?”

吴莲道,“正是绍城花雕,与螯肉绝配。”吴莲又教天子鼎文沾醋蒜、姜茸、紫苏等蘸酱调料。

初时,天子鼎文还循规蹈矩,用器具拆壳,以银匙刮肉,到后来感觉螯肉入口香醇弥酣,饴美至极,口舌之欲,旺盛如饕餮,而器具拆螯之迟慢,难以为继,于是干脆弃器,以手掰壳,以嘴吸食,众人见天子鼎文这般模样,不禁垂涎。

案上,饮一杯花雕,食一口螯肉,迎着和煦春风,望着满池荷花。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鬼螯鲜美,使案上刀鱼醉虾,酱肉蜜饯,皆未动食。

众人直将鬼螯壳盖丢了一案。

天子鼎文食了七八只后,终于停杯住手,满足道,“这害虫味道竟是极美。”

“陛下垂爱,莲心最安,”吴莲道,“待到金秋时节,莲再进**硕鬼螯,以敬陛下。”

天子鼎文道,“如此最好。”

吴莲于是又吩咐家仆将新蒸鬼螯,分食于众人。

天子鼎文擦拭完双手,起身踱步亭边,负手而立,道,“人常言,江南水乡,美如诗画。然寡人私心以为,但凡描绘江南之诗画,却尽是平庸。大多有山之瑰,却失山之神韵,有水之型,却失水之灵性,江南山水,最美亦最难画。”

吴莲、杜成熙、黄梦婵等三人忙起身,两名老宦及众涂彩羽林郎,稍稍移动。

吴莲俯身到天子鼎文身后,道,“陛下体觉,感同身受,莲之心也。”

天子鼎文会心一悦,叹道,“寡人能在芸芸众生之间,寻到莲兄,得一知己,便是上苍,于寡人最大的雨露。”

吴莲向天子鼎文后背,一拜道,“莲深有此感,只是……”

天子鼎文回身笑问道,“只是若何?”

吴莲道,“只是陛下贵为天子,莲贱为朝臣。终是高低相距,云渊有别。”

“古有伯牙子期,合乐高山流水。此时此刻,你我便是伯子二人。为何莲兄还要想着天子朝臣,高低云渊,岂不辱没‘知音’二字。”

吴莲恍然道,“正是正是,莲竟为世俗,而污世间之情,甚是该死。”

天子鼎文道,“死则太轻,莲兄该当罚酒卖唱。”言罢,哈哈大笑。

杜成熙与黄梦婵不知天子为何这般喜悦,又见吴莲一副面红的窘态,相视一眼,也忍不住掩面低笑。

“陛下,这酒当罚也罢,只是……”吴莲窘迫道,“陛下知莲五音不全,音色如老鸭叫,这唱出来,岂不……”

天子鼎文看着吴莲窘态,笑不可止,问道,“莲兄是让寡人自己点牌,还是莲兄有成名曲自选?”

吴莲看实在无法推脱,只好清清嗓子,为难道,“那就唱一首《芳草》,有辱陛下圣听。”

天子鼎文道,“无妨,无妨,寡人且击节陪奏。”

吴莲唱道,

芳草兮滢滢含珠,

我遇兮倾心怜顾,

相谈兮如诗美艳,

弃我兮如坠深渊。

天子鼎文道,“却是遭女子抛弃的粗庸痴人所作,如此陋诗,本无味道,但莲兄一唱,定将传扬后世。”

吴莲一拜俯首。

如此游玩一日,尽兴而归。

姑苏城,吴莲莲府,荷叶厅。

“陛下,莲听闻近日天子党在边疆有调动集结之势,不知何故。”吴莲忧虑道。

“莲兄多虑,近些年,西戎北狄远遁,边疆太平,寡人怕兵将久居一处,滋安逸之情,生懒惰之心,故而大军换防,理所当然。”天子鼎文坦然道,”我离京都时,特意将边疆重任全权交付于雷公掌管,绝无忧患。”

吴莲沉声道,“但愿如此。”

天子鼎文道,“我等去蓬瀛,需如何走?”

吴莲禀道,“有两条路,一条先走陆路,一条直接走水路。走陆路是由姑苏南下,经嘉禾、钱唐、绍城,折向东,抵鄞城,复东行,临海乘船,于万千岛屿中,见仙雾缭绕之仙山,便是蓬瀛。此去陆路,若是日行一舍,到达鄞城需得十八九日……”

天子鼎文打断道,“我等俱乘天马,一日一舍,便要走近二十日,再换船而行,不知何时才可到达蓬瀛,如此缓慢,甚是不妥。”

吴莲小心翼翼拜问道,“不知陛下何意?”

“兵家行军,可一日四舍,寡人又不带粮草辎重,一日四舍,有何不可。如此四五日便可到海边。”天子鼎文道,“至于直接走水路,甚是少趣,依寡人看,来去皆走陆路加水路吧。”

吴莲俯首唯命,准备去了。

天子鼎文对其中一名老宦道,“管卿,寡人此去蓬瀛,短则月余,长则两三月,故命你留守姑苏,此处有寡人玉佩信物,古中原若有任何异动,可替寡人全权行令。”

管中常侍叩首,接过天子信物玉佩。

吴莲命手下大将柳无心守城,又将一路所需日用物资准备妥当。天子鼎文领杜成熙、黄梦婵及殇中常侍、百众涂彩羽林郎,随吴莲陆路南下,又换船只,往海上蓬瀛而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