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虚儒实法64(2 / 2)

众人又闲谈一阵,银鸾不时瞥看黄梦婵,眼神中有欲念流动。

天子鼎文未发现异样,只是道,“敢问尊友,仙人是否有养身治国之策,供人王瞻慕?”

银鸾似有深意的望着天子鼎文道,“古中原曾有百家之言,纵横之法,又有祖皇遗训,明帝经验,古中原人王何故使文兄亲身置险,舍近取远。”

天子鼎文闻言,一时语结。

“凡夫之言,怎可比仙人通透。”吴莲接言,反问道,“敢问银鸾贤弟,有何高见?”

“诸子百家中,皆有善言,”银鸾微笑道,“然可成就帝业者,唯独荀子。”

天子鼎文道,“想来尊友推崇儒家治国?”

银鸾道,“非也。”

天子鼎文闻言诧异,相视吴莲。

吴莲略一思索,道,“银鸾贤弟想是推崇法家?”

“半对。”银鸾道,“荀况者,承接儒家,开拓法家。然实则乃虚儒实法之人。”

天子鼎文道,“若论治国,儒家施仁义,法家严法制。怎可集于一身?”

银鸾道,“荀况虽身存儒法两脉,然二者却并不相悖。此正是‘乱世用重典,治世施仁政’。若处乱世,则需兴法家之律,方可由衰颓达盛世,若处太平治世,则需采儒家之仁,方可使盛世绵延。

鸾久居蓬瀛,不知古中原事,文兄知今日世道,为乱世,亦或治世,则可使人王对症下药。”

天子鼎文眼睛明亮,案前微微俯身,道,“尊友所言极是。”

银鸾瞟黄梦婵一眼,装作恍然道,“鸾需入内为琐事逗留,即刻便出,列位稍歇。”

天子鼎文、吴莲、黄梦婵三人见银鸾起身,便立起身,礼貌相送。

待银鸾入内,三人复坐定,吴莲附耳天子鼎文,轻声言语多时。

天子鼎文闻言,面目先是吃惊,而后转为为难。

吴莲最后道,“怪莲未向文兄言明。”

天子鼎文思索片刻,对黄梦婵言道如此如此。

黄梦婵心镜通透之人,一一明了。

待半刻钟后,银鸾复入。

黄梦婵案前俯身一拜,道,“仙人未归,无缘瞻拜,终成憾事。却不知银大哥对治世有何高见,可告知我主,也好回去复命,梦婵在此先行谢过。”

银鸾面目浅红,闻言眼神欲瞧黄梦婵,却逃避,泻笑道,“这……这一时不知从何谈起。”

吴莲道,“银鸾贤弟乃南华老仙得意门生,胸中自藏山海。银鸾贤弟讲到何处,文兄与莲,便听到何处。”

银鸾微微一笑,道,“鸾眼识短浅,但有所误,还望三位不吝指正。”

三人道,恭听善言。

银鸾正襟危坐,一派讲师模样,道,“鸾私心以为,国可富,民不可富。”

天子鼎文诧异,问道,“这是为何?”

银鸾似是哂笑道,“‘国富’,想来无需过多解释,一则显人王治世才能,传美名于后世,二则揽尽天下精妙财物。”

“正是,”天子鼎文道,“却不知为何,‘民不可富’?”

银鸾侃侃而谈,道,“文兄试想,帝王家享受富贵,华庭高阁,珍珠瑰宝,乃是自然,若民家亦是富贵,家中亦是如此,那如何彰显唯我独尊,帝王优越?二则,民富便会滋生骄奢淫逸,好逸恶劳之情,民生此风,便如瘟疫,万民若此,国将堕落。再无人渔樵耕作,再无人圈饲贩织,”言未绝,银鸾盯着天子鼎文,更有深意道,“到那时,人王如何去骄奢淫逸?”

天子鼎文若有所思,道,“那依尊友之意,该如何做得?”

银鸾得意道,“饱民之腹,而不使其富,只知劳作。可用儒家‘温良恭俭让’,教化百姓,使民勤俭持家,然后辅之徭役,复劳其神。到那时,帝王百姓有分,富贵平常有别,人王高坐帝位,民者耕锄田间,相安无事。”

天子鼎文颔首。

银鸾继续道,“便如同蜜蜂。万民如工蜂,毕生服侍蜂王饮食。天子为蜂王,享受蜂众供养。在此工蜂无需太多食粮,太大住处,只给个最低饮食,拥挤蜂房,余下全部身心,皆为蜂王劳作。此乃不可传至民间的天子之道。”言罢,饮橘汁。

天子鼎文与吴莲眼神相视,复颔首,道,“尊友所言,帝王之术。”

银鸾本是清秀面目,却露狡笑,道,“文兄抬爱。”

天子鼎文已提起了兴趣,恭敬道,“尊友复言,文洗耳恭听。”

银鸾道,“稻麦之物,民之劳作所得,十之八九,上缴于国,此为赋税。一年中一月的卒役,又加正卒、戍边军役,特殊时期劳役。或即兴又加药材、花卉、野兽、骨肉、海鲜、奇珍异宝等各种进贡,莫不一是。税役稍重,匪盗盛行,民怨沸腾,此国势转衰之始。”

天子鼎文问道,“那该如何消除匪盗,减免民怨?”

“如此甚是简单,可用道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策。”银鸾道,“人王少收民一成口粮,减三日徭役,则匪盗藏匿,民怨渐消。若少收三成口粮,减十日徭役,则百姓黔首莫不感恩戴德,祈福上苍。至于减少几分,减免几日,全在人王一人手中。

出微薄之利,可达垂拱而治,万民咸归之世。此乃人王之道,亦是愚弄百姓之法。”言罢,狡黠而笑。

吴莲似有所悟,道,“民予人王十分,则人王未尝一乐。然人王予民丝毫,则民感激涕零。此策之精华所在。”

天子鼎文赞赏道,“稍稍削减税役,便可清除匪盗,安抚万民,我却从未想到过。”

银鸾又道,“在朝堂之上,要善用贪官。”

天子鼎文不解道,“贪官入木之蛀虫,只会使木衰败,为何还要善待?”

银鸾道,“待贪官养肥,杀之,一可为民除害,而收买民心。二可尽取其搜刮之财,为人王所用。”

天子鼎文暗赞。

一人高谈阔论,三人细心聆听,不知不觉,时日已晚。

银鸾留天子鼎文众人于木庐暂住,天子鼎文于是命庐外杜成熙、雅丑及两名羽林郎留下,其余人等回岸边。之后几日,银鸾又各讲兵墨名杂,纵横农法,各家所言。又依所言,荐设监听天下之职,又认真言到重农抑商之必要,大有将天下所思,皆为我所用之势。

“尊友真乃辅国之才。”天子鼎文眼神明亮,由衷道,“可否出山,辅佐……辅佐我古中原天子,成就不世帝业。”

银鸾装作扫视三人,实则只是想瞥看黄梦婵,神态猥琐。

黄梦婵郑重道,“我主诚心相邀,银大哥该当三思。”

银鸾心中喜悦,但面上却作难,道,“只是家师未归,不敢离开。”

天子鼎文道,“我等可待仙人归来,再复言明。”

银鸾心恐家师归来,天子鼎文又去问询,而将自己冷落。于是道,“家师出门,少则数月,多则累年,怕文兄久等不归。”

“银鸾贤弟所言正是。”吴莲又轻声对天子鼎文道,“况且文兄离古中原一月有余,再算上徘徊游览,渡海归期,待登大陆,恐已两月余。文兄新政,南方新定,若再久逗留,唯恐不妥。”

天子鼎文道,“莲兄所言极是。”

银鸾道,“文兄先行,待家师归来,银鸾自当言明,后追随而往。”

天子鼎文略有不舍,只能道,“那,文便在彼岸,朝夕盼银兄。”

众人离去,银鸾目送黄梦婵背影而去。

天子鼎文命雅丑先回岸边,通知殇中常侍准备开拔归航,再领众人从木庐慢慢往回赶。待至岸边,殇中常侍忙迎上来,叩拜道,“陛下一去十数日,老奴甚是担忧,今见陛下龙颜奕奕,神采飞扬,心中这才安妥。”

天子鼎文微笑道,“殇卿费心,快快请起。”

殇中常侍再叩起身,道,“想来陛下见到仙人容颜。”

“寡人未曾见到南华仙人,”天子鼎文示意边走边说,众人跟在身后,道,“倒是见到其弟子,一番谈论,所得甚多。”

殇中常侍道,“既有所得,不枉此行。”

吴莲在身后道,“陛下初登大宝,匆匆半载,便安抚南蛮,修葺庭柱,东渡蓬瀛,问仙访策,此万古帝王之姿。”

天子鼎文心中得意,口中却笑道,“莲兄莫再奉承寡人。”

天子鼎文领众人与岛上居民道别,待第二日一早,起航归古中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