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2)

公元196年,史称建安元年。汉献帝这时候在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什么时候到的许昌?他不是在长安吗?

李傕率领西凉军团攻下长安后,控制了朝廷,西凉人韩遂、马腾等人立马归顺朝廷,讨要封赏,韩遂当上了镇西将军,回了凉州;马腾当了征西将军,驻扎郿城。

一年后,朝廷的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治书侍御史刘诞等人收买了马腾,让他率军偷袭长安,他们当内应,干掉李傕等人。

刘范是益州牧刘焉的大儿子。刘诞是刘焉的二儿子。刘焉是汉室宗亲,他想当皇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马超如果和李傕干起来了,献帝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他这个坐镇一方的汉室宗亲很有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公元194年3月,马腾和韩遂率军进犯关中,李傕派郭汜、樊稠前往迎战。马腾、韩遂大败,退回凉州,刘范和刘诞被处死,刘焉的如意算盘落空,还把俩儿子给搭进去了,郁闷至极,没多久就死了。

大饥荒期间,,李傕等人抢了原本要拿来赈灾的粮食当军饷,没多久,关中国库也没有余粮了,李傕纵兵抢粮。李傕攻陷长安后,一些对李傕心存侥幸的、没有逃离家园的关中百姓在此次兵祸后对这片土地彻底失去了信心,关中百姓纷纷南迁到了荆州、汉中、益州等地。

大饥荒带来的影响仍在发酵,由于僧多粥少、分赃不均,西凉军团发生了内讧:郭汜跟李傕争权,樊稠日益张狂。当初在征讨韩遂时,樊稠一度追到陈仓,韩遂对樊稠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下愿与将军交个朋友,我们何必要斗个两败俱伤呢?”樊稠觉得韩遂说得很对,跟韩遂聊了半天,这事后来被一同出征的李傕侄子李利知道了,回去就给告密了,李傕觉得樊稠总有一天会谋反,对他处处提防!

抢来的东西不够分,李傕、郭汜、樊稠三匪鼎立,关中已经达到了“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的地步。

这帮土匪肆虐关中,老百姓们根本没法过正常日子,纷纷逃离关中,他们坐吃山空,由于分赃不均,开始互撕。

公元195年二月,樊稠对李傕说,待在关中迟早会饿死,让李傕给他拨一些兵力,他要带兵打出关东,李傕知道樊稠准备要单飞了,没有当场发作,说过几天两人找郭汜一起开个会商量一下后再说。开会那天,李傕突然发难,给站在樊稠身后的外甥胡封使了一个眼色,胡封一刀刺死了樊稠,事后,李傕收编了樊稠的部队。

樊稠一死,郭汜的媳妇对郭汜说,下一个就是你了,郭汜也觉得李傕很有可能会对他下手,于是先下手,把部队偷偷带出城,和李傕翻脸,双方开始对打,交战数月,士兵死伤无数!

献帝派人调停,李傕和郭汜都不理会,继续火拼。后来,李傕派侄子李暹率数千士兵抢劫皇宫,士兵把汉献帝绑架到李傕的军营,李傕的军队进入皇宫抢劫财物,然后一把火烧了皇宫。

献帝在李傕军营,仍不忘派人调解李、郭之间的矛盾,郭汜不理会,还把前来调解的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卫尉士孙瑞等高官都扣留在营中当人质。

随着李、郭的内乱升级,西凉军团开始出现土崩瓦解的趋势。西凉军团中有相当比例的羌胡兵,这些雇佣军是要先收钱才给你办事的,大饥荒后,朝廷没有钱了,无法给羌胡兵发军饷了,李傕抢皇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钱发军饷了,要给羌胡雇佣兵发军饷。李傕把抢来的珠宝和绫罗绸缎赏赐给了羌胡兵,条件是:先帮他打郭汜。

李傕给羌胡兵发军饷了,西凉军团中的其他弟兄们有人不满意了,郭汜暗中策反了李傕的小弟中郎将张苞。张苞率军夜袭李傕,混乱中一名士兵射穿了李傕的左耳,李傕忍着剧痛,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挥剑指挥士兵战斗,张苞的部队最后被击溃,率残部投奔郭汜。

继张苞投敌之后,李傕麾下的杨奉也不干了。杨奉原是并州白波谷黄巾军的一个头领,董卓当初迁都长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波谷黄巾军杀到了河东,董卓派女婿牛辅过去征讨黄巾军,大败而归,后来,董卓花重金收买了黄巾军的一些头领,杨奉就是其中之一,黄巾军同意和董卓和解,董卓死后,杨奉被李傕以朝廷的名义招安了。

杨奉见西凉军团起了内讧,和李傕的军吏宋果密谋干掉李傕,不料有人泄密,杨奉带着本部兵马出逃了。

李、郭二人打了一百多天、死了数万人,跟李、郭二人同辈的原董卓手下大将张济从弘农赶回,开始劝和。

这个时候,羌胡军首领又来找李傕要军饷了,李傕实在没钱发军饷了,避而不见,羌胡军首领带领一帮羌胡兵找到了汉献帝,这帮羌胡军在汉献帝面前大闹:“李将军答应我们的军饷都拖了大半个月了,再不给,我们就急眼了啊!”

汉献帝害怕他们闹事,派侍中刘艾找到了贾诩,刘艾对贾诩说:“现在没有好人了,就你还精忠爱国,羌胡兵找皇帝闹去了,你想想办法吧。”

贾诩是怎么摆平羌胡兵的呢?史书上说贾诩请这帮羌胡兵的将领们吃了一顿大餐,给他们承诺了一些好处,等局势稳定后予以兑现,双倍补发拖欠的军饷,让这帮羌胡兵将领们把士兵们带回家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打仗了。

贾诩做的个事做的太棒了,达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一是以朝廷的名义担保,拖欠的军费不仅会给,而且还双倍给,羌胡兵们得到了经济上的补偿,愿意听将领们的话不再闹了;二是用高官厚禄笼络了羌胡兵的将领们,他们是解决羌胡兵问题的关键;三是将羌胡兵解散,削弱了李傕的兵力,李傕不再拥兵自重,有利于他和郭汜和解!

经过贾诩的调停,李傕和郭汜终于达成和解,后来又开了的主题为“敢问路在何方”的会议,西北大佬们达成了一致共识,关中千里无鸡鸣,肯定是待不下去了,汉献帝怀念旧京洛阳,提出东迁至弘农,于是会议最后确定大部队东迁,李傕带兵驻扎在池阳,剩下的人随献帝东迁弘农。

公元195年七月,汉献帝一行出发,张济、郭汜、杨奉、杨定、董承五人随天子车驾东迁,在途中,随行人员发生了没完没了的争端:走到新丰时,郭汜打算把献帝拐走,结果阴谋败露,杨奉偷袭了郭汜的部队,郭汜逃到了终南山;队伍接着往东走,郭汜的部将夏育、高硕等人再度发难,打算劫持献帝回长安,结果被对他们早有防范的杨奉和杨定等人击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