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开个饭馆(1 / 2)

黄铁柱是工人大院外守门的一条大黄狗,非常地道的中华田园犬。

不得不说,张桂花是有点喜剧天赋在身上的,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神色表情,总能让方兆中联想到宋丹丹在春晚上扮演的白云大妈。

张桂花快急出眼泪了,方兆中却还在火上浇油:“人姑娘要彩礼,咱也给不起啊。”

“怎么给不起了?咱家自行车有一辆二八大杠,还是你爸留下的,这缝纫机,手表,旧是旧了点儿,可也是好物件儿啊,这收音机,咱家听广播的时候不也用的好好的?”

“人要新的,不要旧的。”

张桂花张了张嘴,彻底没了言语。

现如今,市面上一台四管半导体收音机得32元,凤凰牌的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得在160元左右,蝴蝶牌缝纫机大概150元,手表如果是全钢性质的,得120元起步。

这里加起来就得470元左右,还要加上相应的票证,否则想买也买不到。

470元,在这年头可是个大额数字,张桂花这么多年的积蓄,加上县里拨款的补贴,总计不过七八百块。

咬咬牙是能行的,但不巧的是,方兆中的姐姐方光洁,也预计在今年年中结婚,结婚对象是内燃厂一名青年工人。

两笔开销叠加下来,张桂花倍感无力地叹了口气。

眼见母亲神色衰颓,方兆中笑着安慰道:“妈,今年结不了,明年结不就成了么?”

张桂花以为方兆中还在为等庄晓丹找借口:“咱们家已经对那位庄小姐仁至义尽了,她要是想扯证,我也不是不能答应,可她——”

小姐这俩字,在这年头可不是什么好词,多半用来形容地主家的千金,贬义意味十分明显。

“妈,我有个想法。”方兆中不再提这茬,转而另起话头。

“什么想法?”

“咱要不自己搞个体户?”

张桂花正喝口水,差点儿没从炕上摔下来。

“这东西你也敢想?”

方兆中笑道:“怎么不敢想,这段时间的广播您听没听?国家鼓励老百姓自主经营个体行业,只要不雇工,都是合法合规,应当予以表彰的。”

“这……”

县里广播张桂花没少听,但她是真没把个体户三个字放心上。

就像乔雨青,一想到个体户,就不免想到搞资本主义尾巴。

张桂花这类上了年纪的人,接受能力还要再降一个档次。

方兆中知道张桂花担心什么,心里一面暗叹前十年的影响还是太深远了,一面又给老母亲分析道:

“您看,您现在虽然挂名在生产小组里,但每月拿的工资也就三瓜俩子儿,您自个儿不也常说么,每天对着那口大锅饭,做起事来也没个盼头;

而且您瞧瞧今年的形势,去年年底才开了三中全会,今年各地生产大队就开始自行解组,咱们昌北县算是慢的了,我听说燕京市区里已经开始搞起合作社了,您想想,您这掌勺的差事能做多久?咱们可不得赶趟在别人前面?”

张桂花对时代风向不甚敏感,但好歹年轻时候也在燕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知道儿子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你想做什么呢?”

“您不是说,十几二十年前的时候给叶帅炒过几个菜么?咱们就开个人饭馆,怎么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