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精耕细作(1 / 2)

那次村子团练张安看众人绕圈跑步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很多东西,他首先想到了糖,又由糖想到了种子。

这个时代的糖主要是饴糖,也就是俗称的麦芽糖。蔗糖也早就有了,但一直没受到重视,只在交州那边流传,也就没有普及。张安暗自用心记住这件事,准备将来设法推广蔗糖生产。

再一个就是种子,他前世对农业生产不太了解,但也知道现代相比古代的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大致原因就是肥料,灌溉和精耕细作三个方面。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还是“广种薄收”的模式,就像现在张家给钟氏耕种五十亩地,但产量可能还没有现代十亩多。(汉代亩产大概100多斤)

肥料和灌溉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在精耕细作这块张安有些想法。他找到张大叶跟他说了挑选良种和加大对土地和农作物的精细管理。把浅耕粗作,广种薄收改为精耕细作,少种多收。张大叶闻言若有所思,其实这些道理,他们这些做了一辈子农活的人都知道些,只是没有人系统的提出来然后整合好统一实行。毕竟人总是短视的,往往只看眼前的事情。

比如说良种这一块,多年的经验使他懵懂的意识到有些庄稼收成好长的壮实有些则和生病一般,收获寥寥。如今听张安一说,他立马有所明悟。

张大叶问道:“阿安,你如何知道这许多?”

张安道:“阿翁,这些都是异人先生传授的。”

张大叶闻言点点头大喜道:“既然是异人传授的法子,那肯定是好的。”说完又叹道:“只恨无缘拜见啊!”

张安连忙安慰:“异人说过,有缘自会相见。”

张大叶点点,打起精神道:“阿安,这法子你说怎么操办?”

张安道:“阿翁,马上也快播种了。你可以先和大家说是自己想出来的法子。然后先圈出来一块地,专门用来实施新法耕种,平时多让人来参观,等到收成的时候大家自然能发现新法的优劣。”

张大叶道:“此言甚好,当行。”

之后,张大叶挑选了一个时间,找到村子里长期耕耘的老农,把精耕细作的想法告诉了他们。这些人闻言有的若有所思,有的茫然无措。

接着张大叶道:“老兄们,我准备自个先按这个法子开块地试试,要是到时候效果不错,那大家就都能多收点粮食。”众人闻言都赞同。

此事说好后,张安俩人在村子里面找了5亩地,在周边标记出来,张安特意立了个木牌,上面写了"新"字,然后画了个种子。古代的乡村生活其实很平静,除了日常的劳作和生活都没什么别的事。

现在村里人听说张大叶要用新法子来种地,还说这种法子能增加产量,都十分好奇,平日里没事就会来转悠看看。

大家看到张家这俩人在还没播种前就做了不少的事情。

他们先是把地里的杂草碎物清除,然后把一些草木烧成灰再撒在地里面,接着这俩人又把整个地都翻了个面。这些都是之前没有的举动,看的旁人啧啧称奇。

再后面的犁地和耙地等行为旁人总算能看懂。播种的种子他俩人也当着村里人的面精细的挑选,挑出那些颗粒饱满的良种剔除掉秕谷等杂质,然后再凉晒处理。

“大叶啊,你们这么忙活真的有效吗?”有人不禁问道。

张大叶得意的笑了笑:“老兄啊,你别看我现在累,等到收成的时候就好看了呢!”说着哈哈大笑了起来,经过之前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张大叶对异人十分信任,他坚信新法子肯定管用,而且比之前会大有改善。

张安站直了身子,乘机活动了一下筋骨。这农活可真不轻松,长期低头弯腰驼背的在地里面干活让他浑身疼痛,手脚多了很多划伤破口,粗粝了很多。前世他三十多岁的手可还是光滑细嫩的啊,他暗自叹息。

他好几次想把曲辕犁和水车拿出来用上,但终究是忍住了。他内心明白现在时机太不成熟,这些哪一样拿出来都是大事,必将震动州郡,之前拿出的造纸术就已经足够引人注意,现在实在不宜惹人注目。

张安把他前世知道的一些信息都告诉了张大叶,比如什么休耕,轮耕这些他都是只知道名称具体内容不太清楚,还把他前世见过一些农田情况描述出来。希望张大叶有所收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