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再创一个完美世界30(1 / 2)

在剪除了嫪毐和丞相吕不韦的势力后,秦王政将统领全国的权力收入囊中,全国上下心齐嬴政。

嬴政也正式开始了他由一个诸侯国君主走向帝王的道路。

如果说之前的逐客令是在内政上给了各个诸侯国一个心理上的打击,那么在这之后的军事行动便意味着秦王政已经开始了他伟大而艰巨的目标﹣﹣灭亡六国。

早在吕不韦当权的时代,李斯便向秦王政提出了这个总目标。

虽然李斯因此而获得秦王政的青睐,但灭亡六国的计策在当时并未有任何大的突破。

小的成就当然是存在的,但这并不能让颇具野心的秦王政感到满足。

只有顺利攻下一个国家,走上第一步时,嬴政才能感觉这个总战略是具有可行性的。

对于此,为了增加秦国的信心,李斯对当时的六大诸侯国进行了一次分析。

韩国﹣﹣整个韩国历史除了在韩昭侯时代有过短暂的辉煌外,其实力基本是排在七国最后。

而早在韩桓惠王时,韩国便已经臣服于秦国。到了秦王政初年,韩国的疆域更是大大缩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十多个中小城邑。

这种实力在强秦面前不堪一击,基本上已经沦为一个不入流的小国了。

赵国﹣﹣赵国本为北方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实行改革,其国力到了足以北抗匈奴、南抵强秦的地步,成了秦国东进的最大阻碍。

但这之后,在长平之战以及邯郸包围战之后,赵国便基本走上了衰退的道路。

更兼赵王虽有良将却不懂重用,因此秦国频频有机可乘。

魏国﹣﹣魏国曾在魏惠王时威慑整个战国,但这之后便屡次受西方的强秦打压,疆域不断缩小。

后虽有信陵君窃符救赵,重拾魏国威望。但魏安董王终究昏庸无能,非但没有乘胜追击,还罢用信陵君,从此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楚国﹣﹣楚国在南方一直独大,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之后,楚国的实力便开始直线而下。

这之后面对强秦的压迫更是不得不屡次迁都,从而大大地挫败了楚国将士的士气。

因此,此时的楚国和齐国一样,空有一个区域性强国的称号,而早已失去和秦国单独作战的力量。

燕国﹣-曾经一个燕昭王将燕国带入了强国之列。但到了这时候,也就是燕王喜当政时期。

在外交上不与近邻赵、齐修好,又常常无故发动混战,因此形成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的局面,最后成了在六国之中只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

齐国﹣﹣自燕将乐毅连拔齐国七十余城后,之后虽有田单用火牛阵力挽颓局,收复失地,但齐国从此衰败已成不可争议的事实。

齐威王当年建立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齐国的东方大国地位已经成了有名无实的称号。

此时的齐国经济发展缓慢,政治落后,国君齐王建是个无能之主,更兼国内缺乏贤人能臣,除了坐以待毙,早已失去了复强的力气。

这是对其余六大国的大致分析,这种分析确实增进了秦国灭亡六国的信心。

从分析中看,六国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足以单独和秦国对抗,秦国的统一之路轻而易举。

虽然如此,秦王政对统一之路却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如果一国一国的进行分析,那秦国独大的局面自然是事实,但是如果六国合纵对抗秦国,那秦国的统一之路必将阻碍重重。

秦王政的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几年前,秦国便分别被信陵君和春申君统领合纵联军直逼到函谷关。

这两次大败在秦国的统一之路上划下了两道巨大的伤痕,令秦国虽有雄心壮志,却也不得不胆战心惊地去走每一步。

当然,这也并非仅是秦王政的担忧,李斯在提出“一统天下”的伟大构想后,他也必须面对六国合纵的难题。

但是,在之后的一次对抗合纵联军的战争中,李斯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便是发生在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将庞媛率领合纵联军进攻秦国的战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