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佛道辩1345(1 / 2)

几日无趣的朝会匆匆过去,搁置的案子仍旧搁置着,谁也不能进一步,而谁也不愿退一步。

这一日,朝堂上出现两个身着道袍的新面孔,站在董谧身后,他们是黄棘和韩從,曾经的方士,如今道貌岸然,成了董谧的道友。

同时,朝堂还少了一人,那便是顶着钦差头衔的拓跋嗣。

如此情景下,朝臣们嗅出了一丝别样的味道,感到今日之朝堂会有新戏码上演。

两个道士为何会出现在朝堂?这是齐王与董谧的秘密约定,他们要在朝堂上继续之前的唇枪舌战,孰是孰非定要在今日见分晓。

董谧搬来道友,见齐王未现身,自觉占得先机,便率先开始了阔论。他搬出了黄帝和老子,且冠以祖师之名。

三个假道士轮番上阵,俨然是有备而来。他们或长篇大论,或引经据典,百转千回只想给众人灌输一个理—“治世道,乱世佛。”

见众臣听得心潮澎湃,无不点头称赞,董谧很是得意,心想今日一役,定叫那些寺庙关门大吉。

众臣交头接耳,消化着道士们口中的“治世道”,不经意间发现齐王已经来到大殿,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一个和尚,另一个不知是何人,却也带着黄金面具,看起来像是董谧的亲兄弟。

于是,众人放弃了“治世道”,纷纷转头瞄向黄金面具。在他们看来,这所谓的“治世道”太过牵强,理解起来太费脑力,黄金才更具吸引力。

此黄金面具与董谧脸上罩着的一模一样,也是个俊俏的嵇康,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不同的是,它有两个孔,那是眼睛正常的位置,整体看来顺眼得多,俊俏不失半分。

董谧不慌不忙,转头看向齐王三人,用他那只天眼审视着三人。

齐王是一如既往的两个身形,毫无新意,被董谧一瞥带过。

齐王身后那个和尚也是两个身形,一个真和尚、一个假和尚,真和尚清晰可见,假和尚看起来很是模糊。令董谧诧异的是,那个真和尚身后还有一个更大的身形,微闭双眼,面容慈祥,让人心生安宁。

董谧从未见过这样的面容,不由得想定睛看个究竟,但怎么也看不清楚。放在往常,他会感到慌乱,但此刻他的心却安静得很,这着实让他想不明白。

无奈下,他只能把独眼移到自己的孪生兄弟身上,不禁又生诧异,除了那个黄金面具清晰可见外,他看到的却是模糊一团。董谧看了很久,却始终看不清那黄金面具背后是何人,为何如此异于常人,为何如此难以琢磨?

自上天赐予这只天眼,董谧在朝堂上可谓顺风顺水,因为他可用天眼看透每个人,能了然每个人的所思所想,自然能应对自如。

但有得必有失,他这只天眼要用自己的血来祭喂,稍有怠慢,不仅天眼会消失,他还会头疼欲裂,脑中不断回响着“饿啊!饿啊!”。

一旦听到这声音,董谧便会把手指伸入额头的洞中,祭出鲜血后,才能重新找回天眼神通。

起初,董谧每日只需喂一次,便能满足脑洞的饥渴,后来这个洞越来越贪婪,已不满足一日一次,不得不给它加餐。

不过,这脑洞也算是善解人意,董谧见人不多时,它便不那么贪,只有他频繁识人时,它才想多喝几口血。由此看,真正贪婪的并非那个洞,而是董谧自己。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欲求所得,则必然要有付出与之交换,董谧是用自己的血做交换。

几个月下来,董谧的十根手指被啃噬得几乎一样长,身体也日渐虚弱,黄金面具下隐藏的简直就是一副骷髅。这便是董谧付出的代价,与所获的天眼相比,它价值几何,无人能评说。

不仅如此,此前他可整夜抱着宫女翻云覆雨,如今只能眼巴巴看着拓跋绍肆无忌惮地蹂躏宫女,听着宫女惨绝人寰的哀嚎,而心中再无澎湃,唯有寂落相伴。

齐王瞟了一眼呆滞傻愣的董谧,跪地向拓跋珪行礼,“父皇,儿臣上朝来迟,请父皇责罚。”

“起来吧!”拓跋珪看着拓跋嗣身后的二人,特别是那个和尚,心中有了答案—他们是来与董谧斗法的。

“董爱卿,你方才讲的‘盛世道,乱世佛’,恐怕此二人不会认啊!”还未等两派准备妥当,好事的拓跋珪已为他们擂起了战鼓,生怕两派斗得不精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