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佛道辩1345(2 / 2)

众臣齐刷刷把头转向董谧,等待接下来的大戏。董谧拱手道:“陛下圣裁,如今乃是盛世,怎容生乱。”说罢,转过头去,黄金面具正对着齐王。

齐王看了董谧一眼,并未动声色,只是微微侧了一下身。“盛世有道,乱世亦有道;乱世有佛,盛世亦有佛。”他身后的僧人说话了。

拓跋珪问道。“说话者何人啊?”

“小僧乃昙影,师从鸠摩罗什法师,在大秦国草堂寺译经。”

董谧身后,黄棘冷笑道:“你一个秦国的僧人,竟在我魏国朝堂谈佛论道。”

“小僧且问道友,此番魏国赈灾的麦子从何而来?你日日吃的面馍又是由什么做的?”

“这—”这一问,让黄棘哑口无言。

“那麦子是从秦国运来的。难道你会因为它是秦国的麦子而不吃吗?我想你肯定不会。所以,麦子本无国界,僧人也是如此。”

“麦子不会藏有祸心,而你这个僧人可就未必了!”

“小僧自秦国来,就带有祸心。那道友你呢?你生来就是魏国人吗?难道你就没有祸心吗?”

“贫道怎么会生在魏国?魏国立国不足十年,这满朝文武恐怕没有几人生在魏国。”黄棘情绪激动,一不小心说过了头,连忙跪地,“陛下,臣无意冒犯大魏,还请陛下恕臣无礼。”

拓跋珪虽然不高兴,但黄棘说的都是事实,他也不好发怒。他一摆手,说了声“无妨”。

“一国起,一国灭,更迭不息。但佛依然在,道依然在。道友以为,是佛有国界,还是道有国界?”

“这—”黄棘再次无语。

董谧见状,接过话来,“道生于华夏,诸国也生于华夏,本是一体,何言国界?而佛所在的天竺国,距华夏千万里,乃是异域,自然有国界之分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知你的佛藏有何等祸心?”

“道友此言差矣!我心中的佛并非我的佛,也并非天竺的佛,而是这华夏的佛。”

“哼!”董谧冷笑了一声,“大言不惭!天竺传来的佛教,天竺人译出的经书,怎会是我华夏的?”

昙影并未作答,而是以攻为守,问道:“道友,你的道教是何人所创?根基何在?”

“道教根生于中华,为张天师所创。道教的根基是黄老之学,而老子便是我道教的祖师太上老君。”董谧搬出了老子,是铁一般的事实,足以证明道教就是根红苗正的华夏宗教。“我道教奉行长生久视之道,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得道即长生。我之所以下入凡间,就是奉师遵之命,助圣上得道。”说完还不忘向皇帝拱手作揖,实则在邀功。

“如此豪言,真是精彩!”昙影面带微笑,继续问道:“敢问道友,你如何修得长生久视?”

“祖师有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我等奉祖师的教诲,修营魄于混元,修致柔如婴儿,除玄览于无疵。如此便是长生久视之道。”

“嗯!”昙影点点头,“既然是祖师的教诲,那道友可否记得这几句话—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对,这也是祖师所言。”

“既然是祖师所言,你为何不遵行?”

“我何时不遵行了?”

“你的祖师让你时刻谨记爱民治国,为何你要去寺庙抓人,当街杀人?这是爱民吗?造成天怨人怒,这是治国之道吗?祖师让你明白四达,以天下之大道教化万民,而你却嗜杀成性,这是祖师所乐见的吗?作为一派宗教,道教当应感化万民、辅国安邦,你却将它变成自己牟利的工具。且问,祖师所言的玄德在何处?”

“玄德自在心中,那是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的心。我之所以抓人,是为消灭谣言。谣言四起,百姓骚乱,杀几个人,以正视听,这难道不是在感化万民,难道不是辅国安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