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四章136(1 / 2)

听到这段堪称真诚相待的话,众人沉默,毕竟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不是温习,而是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传承一千多年来早已身入儒家骨髓,谁又能不知呢?

可是,自己苦苦追求半生的真理,就被你一小姑娘三两句话给否了?

作为在场唯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而且是理学界架海紫金梁,杨时自然不会被区区几句话就改变终生深研学术思想,他眨眨眼顺着崔红妆思路走了五步,却是不得其所,只能祭出杀招,“凡事必求目的,东京城大都督邀请天下人前来论道,必有其目的,姑娘你又扯上理学分枝,直接点吧,你目的何在?”

红妆松了一口气,终于扯回来了,继续下去,她对理学的理解终究是浅显,一时三刻毕露马脚。

而且了,红妆志不在此,跟这些老学究在这里探讨理学,还不如上马提枪去打刘豫呢。

只见她轻咳一声,谨慎的提出第二个论点,“天书讲心无外物,这个物其实是指事,人事和物事,古人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那么敢问诸位前辈,这事儿从何而来?”

杨时不语,崔子照沉吟片刻道,“立志。”

他想到了邀请函上写,天下这场灾难我淮北人担了,恢复汉唐旧土,让天下恢复平静,让百姓得以喘息。

红妆点头承认,“是的,立志,先立志再修身,怎么修?天书讲心无外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杨时适时询问,“何为致良知?”

不知不觉间在场大儒大贤终于跟随红妆的步履亦步亦趋,这就是求知欲,它可以暂时压倒一切,比如面皮比如就有认知。

红妆说,“人人都是圣人,只是被尘埃蒙蔽,拂去尘埃即可明心见性致良知。”

陈曦问,“你说你是佛家弟子,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怎么解释?”

红妆笑了,其实这一点她也一直搞不明白,直到大都督讲天下这场灾难我淮北人担了……

“出尘和入世,若你有抱负,须得入世,出尘是入道合道,可入世怎能无一物呢?张载横渠四句就是物,当然,入世也有佛家修心三不持,但是最初的抱负和初心必须萦怀。”

场中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显然,红妆的话还是有一点打动他们,大贤们集体沉思。

这里面的弯弯绕并不难,只因他们从小就读这些,世间所有知识都存在书、简当中,我们只是把它从书简中提取出来而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标点符号产生的纠缠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你会想到孔子老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这样的人生在同一个时代,然后他们会因为标点符号去解读……不可,使知之!

愚民都不是这么愚的好吧。

所以,当红妆命人送上香茗时,大贤们已经大概浏览一遍心学的历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真的是这样吗?

王阳明的心无外物有的时候也会让人有出尘之感呀。

但是无关紧要,红妆只要他们认可三件套就行。

返回